鸡传染性鼻炎疾病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管理,增强鸡群体质: 鸡传染性鼻炎发病多有诱发因素,像环境中的突然降温、鸡舍通风差等。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诱因对预防该病至关重要。 生产中需及时清扫鸡舍内外粪便、羽毛等异物,彻底清理空闲鸡舍,用3%氢氧化钠溶液、2%次氯酸钠、0.3%过氧乙酸等交替消毒鸡舍,并用0.3%过氧乙酸、百毒杀等带鸡喷雾消毒。 同时,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干净充足的饮水,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鸡舍干燥卫生,做好保暖与通风,减少有害气体影响。严格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出入,做好消毒。 注重环境控制,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鸡舍环境,注意通风和保温,必要时舍内加温且保持通风、定期排气,降低氨气浓度,减轻对呼吸道黏膜刺激。采用优质全价饲料减少应激,满足鸡生长需求,提高鸡群生产性能和体质。 免疫接种: 疫区可用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国内常用含A、C血清型疫苗。一般接种2周后产生免疫力,5周左右免疫水平达高峰后缓慢下降。一次免疫保护期约4个月,加强免疫可获更长保护期。 国产油乳剂灭活苗一般5周龄首免,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15周龄加强免疫,注射0.5毫升。 注意:此疫苗需2次免疫,保护率约85%,与鸡群管理水平、应激和环境污染程度相关;只适用于健康鸡,免疫后如有不良反应,可在免疫前后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菌素;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同时接种灭活苗,可控制发病和流行、减少复发率。 实施良好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措施: 养殖场户管理粗放、生物安全水平低,发病风险大、防控难。从建场起就要考虑整体规划,按《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科学选址、规划、布局和建设,建立完善养殖制度,按规范饲养管理、执行并记录养殖档案,按防疫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日常管理注重细节,开展防疫风险评估,从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入手,制定严格消毒和管理措施,加强日常消毒,控制和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合理调整饲养密度。 感染后耐过的康复鸡常是带菌者和传染源,要及时隔离或淘汰发病及康复带菌鸡,对发病场(舍)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死鸡严禁乱扔或喂食肉动物,要及时收集、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病原。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