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务危机的根源,看似是财政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人出了问题。 最近不少地方财政比较紧张,网上讨论也很多,有人说是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了,有人说是疫情影响了,还有人说是经济大环境不好。 这些因素当然都有,但在我看来,。 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钱从哪来,花到哪去。 钱怎么来,无非开源和节流。 开源,以前主要是卖地,现在这块收入在下滑,那就要想其他办法,比如发展产业,吸引投资,提高税收。 节流,那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些道理小学生都懂,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做不到呢? 我有个朋友在某地级市财政局工作,他跟我吐槽说,他们那儿每年都要搞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什么景观大道、主题公园,修了一大堆,好看是好看,但没什么实际用处,老百姓也不怎么去。 钱花了不少,却没见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这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好看不中用,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 他还跟我说,他们那儿有些部门特别喜欢开会,三天两头就开个会,会议内容大同小异,开完会也没什么实际行动,纯粹是浪费时间和资源。 类似的情况,在网上也经常能看到。 比如,有些地方热衷于打造各种“奇葩建筑”,什么“大白菜”、“大裤衩”,吸引眼球是没问题,但这些建筑的实用性如何? 维护成本有多高? 有没有考虑过? 再比如,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给企业开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甚至不惜牺牲地方利益,结果企业没引来几个,财政收入却大幅减少。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是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出了问题。 他们追求的是短期效应,而不是长远发展;追求的是表面光鲜,而不是实际效果;追求的是个人政绩,而不是人民福祉。 他们把财政资金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根本不考虑地方的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财政收支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形势好,收入自然就多;经济形势不好,收入就会减少。 这很正常。 但如果一个地方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那就说明管理上出了问题。 我看到一些网友吐槽,说他们那儿政府部门的办公楼装修得富丽堂皇,办公设备也都是高端配置,但办事效率却低得让人抓狂。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些地方政府在花钱方面大手大脚,但在提高效率、服务群众方面却做得不够。 还有网友反映,一些地方的财政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公众不知道钱花到哪去了,也不知道钱是怎么花的。 这很容易滋生腐败,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解决地方财务危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钱花在刀刃上,把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上。 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 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让公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当然,解决地方财务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但只要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到底,财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把人管好了,财政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家日子也就能好过点,毕竟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血汗钱能用在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