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生骑自行车的事情挺火的,开封那边刚封道,济南的大学生就出门夜骑20公里去游超然楼了。刚开始,我还真想不通,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骑个自行车就是放飞自我了。后来,仔细一想也对,这群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爹妈都疼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从小就被父母、学校管得太死了,从小到大没怎么放飞自我。上大学后,爹妈管不着了,学校管的又宽,大学生就像出了笼的小鸟,夜里跑出去骑个自行车就以为自由了一回,这样想起来,这群孩子还是挺可怜的。 相比他们,我们这代大学生,就幸福多了,一进校门就被称为天之骄子。刚出校门,就被单位里给予厚望。我们不得不少年装老成,做点啥事都端着,哪敢去放飞自我呀。再说,我们小时候,每家都有好几个娃,父母根本管不过来,孩子们整天上树下河,抓鸟捕鱼,说起放飞,我们早就飞过八百回了。不像现在的孩子,刚出生一个月就报名游泳班,学会走路就报名体能训练班,刚学会说话就报名小小主持人培训班。总之,爹妈越疼的孩子报的班越多,孩子的自由就越小,就没怎么放飞过。 前几天大学生骑车的事情,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我上大学时发生的一件与自行车有关的事情 我的学校是一所工科学校,男女生比例大约在10:3左右。我的一位大学女同学是泰顺人,说起来还是老乡。由于泰顺这地方,除了在县城能找出一块平地,去其他地方都要上坡下坎的。因此,在乡下,自行车反而成了累赘。在泰顺农村,很多人不会骑自行车。我那位女同学就来自泰顺乡下,不会骑自行车。 然而90年代的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自行车出行还是大家的首选方式。学长毕业的时候,把他们带不走的自行车低价卖给了学弟,这样这批自行车在学校里代代相传了下来。 同学们外出游玩也好,在同城实习也罢,也都是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同学们理所当然的把解决那位不会骑自行车的泰顺女同学出行任务交给我了。 那位女同事虽然不是长得五大三粗,但是身上看不出江南水乡婉约女子婀娜的影子,体重略微超过女子平均体重。 可偏偏学校又在在杭嘉湖平原,水网密布,桥梁众多。这些河道都是通航的,因此桥梁建的都挺高的,跨越桥梁就有如翻山越岭,尤其是跨越京杭大运河的桥梁,都要经过一百多米长的上坡。 我解决泰顺女同学交通问题的方式也挺简单粗暴的,就是骑车带人。可刚出校门就遇到京杭大运河上的吉昌桥。长长的上坡,让我骑得气喘吁吁。那泰顺女同学听着我气喘如牛,竟然也不会“怜香惜玉”,一直安安稳稳的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任我骑到桥顶。几座桥梁骑下来,让我苦不堪言,两腿只打颤。 好在接下来两个星期,班上的男同学轮流骑车带着泰顺女同学去实习。 实习结束后,那泰顺女同学主动让我教她学自行车。从此,学校操场上,时常出现一幅画面:一个胖胖的女孩歪歪扭扭的在前面骑车,一个男生屁颠屁颠跟在自行车后面一路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