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肃顺被带到宣武门菜市口处决时,拒绝下跪,愤怒地说:慈禧是一个给国家和

爱吃凉历史 2024-11-12 19:19:44

1861年,肃顺被带到宣武门菜市口处决时,拒绝下跪,愤怒地说:慈禧是一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妖妇。 刽子手残酷地打断了他的膝盖并处决了他。 他去世时年仅45岁。 公元1861年,一场重要的政变在帝国的权力中心悄然发生,即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 清帝咸丰的政治局势异常复杂。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内忧外患,国力日渐衰弱,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咸丰帝对身边的势力进行了多次重组和调整,其中包括对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重用。这两位都是八家铁帽子王之后,铁帽子王是清朝皇族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身份象征着藩王的世袭封号。 肃顺,原名载垣,为怡亲王允祥的五世孙,继承了怡亲王的爵位。他的表现在咸丰帝看来,具备了理想的臣子特质英俊潇洒,且政治手腕高明。肃顺的政治生涯由此迅速起步,他的政治策略主要包括强化汉人的使用和打击对手满洲贵族的权力。 这个时期,肃顺在咸丰帝的信任和提携下,成为朝中的实权派人物。他在朝政中主张“非重用汉人,不能已乱”,因此大力提拔和重用汉人才俊,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这些人后来成为清末重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肃顺深知,在汉人中寻找和培养人才对维护清朝的统治至关重要。 而咸丰帝的统治期间,国内外的问题接连不断。咸丰八年太平天国运动已达高潮,外敌侵扰的情况下,清朝的国防压力巨大。此外,英法联军的威胁也在逐渐加大。在这种压力下,咸丰帝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国事更是雪上加霜。肃顺作为朝中有力的支柱,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所作为,更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有所贡献,尽管他的政治手腕有时显得过于强硬。 在咸丰皇帝驾崩的震荡之后,清朝的政治舞台上迅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此时,恭亲王奕訢的政治前途渐明,而在他的对立面,肃顺控制着军机处的实权。这种权力的拉锯不仅局限于宫廷内部,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帝国的政治版图。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文祥成为了奕訢在军机处的潜在盟友。咸丰八年,随着英法联军的威胁逼近,文祥被任命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并于五月被进一步提拔为学习行走的军机大臣。 随着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的驾崩,消息在次日传遍京师,官场上下一片动荡。按照惯例,皇太子年幼,需要八位顾命大臣代拟圣旨,而这八位大臣中,四名是宗室成员,另四名则是军机大臣,均为肃顺的忠实支持者。此时,肃顺已实际上控制了军机处,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垄断。 然而,这种控制并非没有挑战。顾命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得到皇后和懿贵妃的印章才能生效,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肃顺的权力。咸丰帝驾崩当天,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而那拉氏也在次日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在咸丰帝驾崩的第二日,宫中出现了剧烈的冲突。局外围剿马贼的将领胜保闻讯后急忙上奏要求来热河祭奠。胜保的到来,对肃顺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虽然肃顺的权势巨大,但胜保手中掌握兵权,使他不得不谨慎应对。 此时,文祥在军机处的地位逐步上升。虽然他从未公开与肃顺对抗,但他的行为和选择显示了他对肃顺集团的隐性不满。他的稳重和清正使他在宫廷中的影响力悄然增长,为奕訢提供了潜在的支持。 肃顺在八月十四日得知胜保要来,一时间头疼不已。胜保与他有旧怨,且性格直率,一向不善言辞。胜保的到来,虽然没有立即引发冲突,却在政治局势中添了一份不稳定的因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位太后和八大臣商定将于九月二十三日让梓宫回京,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然而,肃顺和陈孚恩对此持反对意见,陈孚恩认为一旦有变,他们将无法自保。 九月二十三日,小皇帝载淳跪送梓宫离开热河,两位太后和七大臣先行回京,肃顺、陈孚恩和醇郡王奕譞随后护送。 在慈禧回京后,她立即采取行动,召见了周祖培、桂良等一众大臣,共同商讨如何处理肃顺及其势力。周祖培曾被肃顺公开讥讽,此时亦是怀着深重的怨恨,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对肃顺的清算之中。 慈禧利用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了早已准备好的谕旨,指控肃顺等人阻挠咸丰帝回京,并对咸丰帝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举一出,肃顺等人的命运已然注定。 在隆宗门外,载垣和端华还在等候消息时,奕訢携带谕旨出现,命令侍卫将二人擒拿。二人不解其由,奕訢大声宣布:“皇命在此。”侍卫群起而攻之,二人随即被拘。 在此期间,肃顺正在密云护送梓宫。他的随行士兵若是知晓了京城的变故,定会护主至死。因此,奕訢急忙封锁了所有消息,派遣侍卫骑马飞奔密云,意图将肃顺截获。 果不其然,肃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擒住,此时他还未完全意识到自己已陷入绝境。他的政治生涯,从此一落千丈。 肃顺的最终命运异常凄惨。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他被公开行刑。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拒绝下跪,大声痛斥慈禧为祸国殃民。在其拒不屈服的态度下,行刑人不得不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先是残忍地打断了他的膝盖,继而又把他的牙齿打掉,以阻止他继续谩骂。

0 阅读:106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