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侯镜如通过暗号寻找党组织,但是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心灰意冷之下加入国

史记峰会 2024-11-14 11:39:09

1931年,侯镜如通过暗号寻找党组织,但是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心灰意冷之下加入国民党,还成为了中将军长,直到多年以后遇到周恩来,他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

侯镜如,一个在时代的浪潮中几经沉浮的名字,他的人生就像一部谍战片,充满了意外和反转。

他曾是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也曾迷失方向,加入国民党;最终,他选择回归,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力量。

河南永城县侯楼村,一个几乎揭不开锅的小村庄,是侯镜如出生的地方,一碗米汤几粒米组成的“四眼粥”,就是他童年生活的写照。

虽然他很穷,但这没有让他失去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改变生活的决心,他努力学习,希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

1924年,一个改变侯镜如命运的机会出现了——黄埔军校招生,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上海,他遇到了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并顺利通过初试,在广州的复试里,他表现突出,成功进入了黄埔一期。

那段时间,他还悄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北伐战争的号角吹响,侯镜如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他打仗勇猛,指挥得当,很快就在军队里脱颖而出。

他曾在国民革命军第3师担任担任要职,是国军的中坚力量,在战争中逐渐成长。

1927年,为了参与上海工人发起了第三次武装起义,侯镜如以母亲病危为由,秘密前往上海,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并肩作战。

不过,起义很快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镇压了,侯镜如在战斗中受伤,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但那时的他还不知道此事,他用假名“侯志国”在上海的《时事新报》上刊登了一条寻人启事。   “××胞兄,我找不到你,心急如焚,你若再不来,没有办法我就自去找工作了……我始终是孝敬父母的。”   这是他事先和地下党说好的暗号,原本应该会有人很快和他取得联系,但是一连几天都无人问津。

与党组织失联后,侯镜如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一度感到被组织抛弃,在老同学袁守谦的邀请下,他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侯镜如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治军严格,亲自带头,在台儿庄、武汉、枣宜等战役中表现突出,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他在军中步步高升,先当上了少将旅长,后来又成了中将军长,成为了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

抗战胜利后,侯镜如去了北平,负责接收日军的投降,并当上了北平的警备司令,此时的他,身份复杂,处境微妙。

他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从没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

1945年,侯镜如在北平与周恩来意外重逢,周恩来一句“我们有二十年没见了”,巧妙地掩护了他的身份,也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

随后,他与陈赓秘密会面,并通过安子文的亲笔信,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

辽沈战役打响,侯镜如担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员,在锦州局势紧张的时候,他收到了蒋介石让他增援的命令。

他告诉部下要放慢行军速度,果然等他率领的援军赶到时,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拿下了,这一举动,对解放军在辽沈战役获胜有着关键影响。

辽沈战役后,侯镜如被组织派往港台工作,目的是为了策反国军部队。

1949年8月,他正式率部起义,回到了党的队伍,新中国成立后,他担起了国防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职责,为国家的建设出了一份力。

晚年的侯镜如,积极推动黄埔同学会的成立,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他奔波在国内外,联系老黄埔同学,为推动祖国统一出力。

侯镜如之子侯伯宇,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创建的“侯氏理论”享誉国际。

父子两代人,一个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个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侯镜如的一生,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

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卓越的军事将领和爱国的政治活动家。

他的生活经历就像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充满了传奇的革命故事,他的一生,诠释了忠诚、爱国和报国的真谛。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 阅读: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