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荷兰人竟以侵犯专利为由,将振华港机诉至国际法庭,岂料,年逾花甲的管彤贤随口一言,便令对方无言以对…… 1992年,当时已经59岁的管彤贤选择在即将退休之际辞去公职,创办了振华港机公司,这一举动成为中国港口机械行业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振华港机的成立背景深受时代潮流的影响。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高峰期,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港口机械设备的需求激增。管彤贤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眼光,决心投身于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的港口设备制造业,为中国的港机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管彤贤曾担任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深知中国在港口机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他亲眼目睹了国内港口使用进口机械设备的无奈,也意识到港口机械对国家外贸出口的重要性。 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借助有限的资源和一批忠诚的员工,创立了振华港机。公司成立之初面临重重困难,包括缺乏资金、技术短缺、团队规模小等,但管彤贤心怀“凡有集装箱作业的重要港口,都应该有中国生产的集装箱机械”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不确定但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 1995年,振华港机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崭露头角,这引起了来自荷兰等国企业的警觉与不满。荷兰一家港机制造公司宣称振华侵犯了其专利,遂将振华告上国际法庭,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来阻挡这位中国新兴巨头的发展。然而,面对这场跨国专利诉讼,管彤贤表现得异常镇定,他用一席简短而充满智慧的话,直接瓦解了对方的攻击,成功为振华解围。 在法庭上,荷兰方面指责振华抄袭他们的技术,而管彤贤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不是在抄袭,我们是在改善。”这句话简洁有力,切中了争端的要害,既维护了振华重工的尊严,也有效地消除了对方对专利侵权的指控。 他明确指出振华的创新性和在原有技术上的改进能力,使得法庭最终未能判定振华构成侵权。管彤贤的这番表态不仅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冷静,还表明了振华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改良,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他人的成果,而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这一案件的胜利不仅挽回了振华重工的国际声誉,也给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振华重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推陈出新,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迅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管彤贤坚信中国制造并不仅仅是低成本的代名词,更应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赢得世界的认可。 因此,振华不懈地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中,每年用于科技开发的资金都占总产值的3%。这种持续的创新投入帮助振华在1998年成为全球港口机械市场的领导者,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以上。 在成功应对国际专利诉讼后,振华重工逐步站稳了脚跟,管彤贤则继续带领公司向前迈进。为了摆脱对国际特种运输船的依赖,管彤贤决定自建运输船队,以打破荷兰Dockwise公司的垄断。 在他坚定的领导下,振华先后改造了20多艘特种运输船,最终形成了一支由20多艘特种运输船组成的强大运输队伍,成为全球唯一能够自造、自运的重型机械制造商。这使得振华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在物流运输上取得了显著的自主优势,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76岁的管彤贤正式从总裁的职位上卸任,但他从未真正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他仍然每天去公司办公,深入生产一线,与员工们一起探讨技术问题,表现出了一位企业家对事业的无限热忱。 他倡导的“天时、地利、人和”理念,成为振华重工发展的基石。在他的努力下,振华不仅在港口机械制造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还成功进入了海洋重工、钢结构、风电等多个相关领域。 如今,振华重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之一,业务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在2024年发布的财报中,振华重工实现了329.33亿元的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管彤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辉煌成就,展现了一个创业者在逆境中开创未来的勇气与智慧。他的传奇经历不仅激励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也证明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性。管彤贤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越的领导力,带领振华重工走向了“港机之王”的辉煌时代。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