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就像海绵,吸收并模仿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否在教他们,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并学习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喜欢抱怨,比如抱怨孩子、怨天尤人,那么我们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抱怨他人,甚至教孩子贬低自己。这时,父母引导孩子看到的世界总是阴暗消极的一面,而不是阳光积极的一面。
批评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语气、态度,甚至眼神。我们知道如何用谴责的眼神或者批评的口吻,来增强说话时的抱怨语气。要知道,年幼的孩子对他人的说话方式尤为敏感,会记在心上。例如,一位家长说,"该走了",语气里没有任何其他含义;而另一位家长,因为赶时间有点不耐烦,虽然说同样的一句话,语气里却隐藏的含义是﹣﹣都怪你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这两种方式不能保证提醒有效,但孩子接收到这两种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第二种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责的情绪体验。
诚然,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讨厌的事物,会时不时地发牢骚。我们在发牢骚时可能孩子就在身边,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生活在一种消极抱怨的氛围中。如果父母过度地抱怨、发牢骚,不管是针对谁,日积月累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消极、抱怨的阴霾。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出选择:是让孩子处于一种指责和终日抱怨的家庭氛围,还是给孩子营造一种鼓励且支持的家庭氛围呢?
——摘自《一流的教养》
贡献个实例 一大家中3个985博士生在读,1个优秀高中生,还有2个学渣,其中一个高中已逆袭211在读,一个正在专升本。
答案肯定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