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的一个山头,突然天降暴雨,地面上不断向外渗出“鲜血”,逐渐流成一条和其他泥地泾渭分明的红线。
村民们挖出了一个不小的朱砂坑,坑里都是宝贝,出土了不少铜碗铜器。但此时并没有声张。
五十年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鹿邑县的“三清宫”遗址群进行清理,在发掘现场,有一个村民主动报告,五十年前曾经发生过诡异的一幕。听到这里,专家们立刻心领神会,坑、朱砂、青铜器,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到一起,一个祭祀坑的雏形便出现在大家脑海中。
鹿邑的三清宫遗址群共分为三部分,前宫,后宫以及隐山遗址,而这个疑似祭祀台的地方就在隐山遗址。
当时全国兴起一股认领名人出生地的风潮,而老子的出生地在鹿邑这一说法也有些动摇,这些考古学者们急于证明老子在鹿邑的存在,并决定对隐山遗址进行勘测,1997年9月,大家发现了一个拥有两条斜坡墓道的中字型墓葬,显然墓葬规格不小。
这个墓葬有一些圆柱形的回填土,说明这个墓葬被人扰动过,类似的盗洞还不止一处。
很快发掘出了一个二层平台,上面有涂满朱砂的骨骼,应该是墓主的人牲,用来殉葬。由于下部塌方严重,已经无法确定这些人殉的性别,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16岁左右的少女。
前庭有八个殉人,身上涂满朱砂,形态各异。这几具遗骨相比之前平台上的遗骨,还比较好辨认。2具30岁左右的男性,3具20岁以下的女性,还有8具5到10岁的儿童。
这些人殉应该就是早期墓主的奴隶,在他们那个时代,所谓的奴隶就是一种可以说话、干活的高级工具,和牲口无异,没有人类尊严。因此,墓主魂归之时,这些奴隶也会被残忍杀害,随主而去。
墓葬清理到这,专家们已经知道这和老子已经越来越远了。
墓中有四个椁室,布满了文物,但都比较单一,墓主人的随葬品摆放十分有规矩,200多件陶器下,便是235件青铜器,礼乐器,车马器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些青铜器上不少附带铭文,其中一个铭文上有两个甲骨文字,第一个字难以辨认,第二个字则是一个清清楚楚的“子”字,墓中出土了不少方形青铜器,在先秦时期,随葬方形器越多,地位越高。
后来,大家在郭沫若的书中找到了真相,这几个象形文字被证实是“长子口”,并非“老子”。而后,又不断的从墓中出土了48件带有长子,和长子口字样的铭文。
经过史籍查证,这个墓葬的主人可能就是一个叫“长子”人,曾经归属周朝。后来这个长子族群不断的迁徙和演变,和现在的“张”姓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