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领导坦言:从应届生第一天上班的表现,就能区分出家庭状况。 一位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同志曾经跟我说过,每年招来的这十来个应届生,打眼一看,就能大致猜出他们的家庭状况。 这话听着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这些孩子刚从学校出来,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言行举止间透露出的,都是最原生态的东西,没那么多修饰和伪装。 比如说,有些孩子第一天来报到,就显得特别拘谨,说话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什么话。 开会的时候,永远坐在最后一排,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和同事交流也比较被动,别人不主动问,他们很少主动说话。 这类孩子,往往来自比较普通的家庭,父母可能也是普通工人或者农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谨言慎行,不要出风头。 他们习惯了低调和被动,初入职场,自然也会保持这种状态。 还有一些孩子,第一天上班就显得落落大方,跟谁都能聊上几句。 开会的时候,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主动提问。 和领导相处,也比较自然,不会显得过分拘谨或者刻意讨好。 这类孩子,通常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可能经商或者从事管理工作,从小就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他们习惯了在人群中展现自己,在职场上,自然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总结,并不代表所有情况。 家庭背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有很多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也有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因为缺乏进取心,最终碌碌无为。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帖子很火,说是一个985毕业的女生,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考了公务员。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在讨论她的选择。 有人说她傻,放着大好前途不要,非要回去“养老”。 也有人说她聪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旁人很难评判对错。 就像这位女生,她的选择可能跟她从小生活的环境、家庭的教育以及她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关系。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21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就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例为31.5%,其中选择“公务员”的比例是10.2%。 这个数据跟2020年的42.9%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说明,在很多大学生心中,体制内工作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这背后,除了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因素之外,可能也跟家庭的影响有关。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 最近跟一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也提到了应届生的问题。 他说,现在很多应届生,虽然学历很高,能力也很强,但是缺乏一种“抗压能力”。 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放弃,甚至还会抱怨。 他说,这可能跟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孩子从小就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什么真正的困难。 进入职场之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难免会感到不适应。 其实,不管是来自什么样的家庭,进入职场之后,都要面临同样的挑战。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家庭背景只是一块敲门砖,它可能会让你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但最终决定你能跑多远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 前几天,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他说,他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很差。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私企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他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如那些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同事。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各种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几年之后,他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出身普通,只要肯努力,一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所以,对于那些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生来说,我想说的是,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家庭背景,也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 重要的是,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付出努力。 记住,职场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路还长,慢慢走,别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