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背后的故事 在我麾下,有两位杰出的学生,他们在今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均荣获银牌,这份荣耀在十月回归校园时,无疑为他们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环。然而,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挑战与艰辛。 自今年三月起,这两位学生便几乎全身心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备战中,其他学科的学习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如今重返校园,面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即便是他们,也不免感到力不从心,追赶起来颇为吃力。 回想起中考时,他们一个数学满分,一个仅失一分,其中一个还曾在天津一中的年级总分榜上独占鳌头。如此优秀的他们,在脱产一段时间后,重返学习正轨的过程亦是充满了艰辛。这不禁让人感叹,即便是天才,也需持续努力,方能保持巅峰状态。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家长和学生盲目跟风,不顾自身实力,孤注一掷地投身于竞赛之中,梦想着摘金夺银。然而,现实往往残酷,许多人在竞赛中折戟沉沙,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影响了高考的成绩,最终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这样的结果,无疑让许多家长和学生深感焦虑。 在此,我想对高一高二的家长们说:请理性看待竞赛。有些家长,孩子中考数学考了115、116分,便觉得孩子天赋异禀,一股脑儿地将孩子推进竞赛的洪流中。殊不知,即便是中考满分的学生,在竞赛这条路上也未必能走得顺畅。 当然,我并非全盘否定竞赛的价值。数学竞赛确实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前提是孩子必须具备超乎常人的智力、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又或者,孩子在某一学科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甚至达到偏科的程度。然而,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凤毛麟角。 因此,家长们在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竞赛时,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勿盲目跟风,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