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25日,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黄克诚带领部队3万7千余人终于从苏中抵达辽宁锦州附近,然而现实情况却和早前得到的消息大不一样,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兵也吸了一口凉气,他在写往中央的电报里称部队现在是“七无状态”。黄克诚在电报里说,我军主力已于11月25日到达江家屯,锦州在此日已经失守,部队50多天行军极度疲劳,自华中及沿途,均说坐火车汽车,到东北背好武器等乐观心理,现在处于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自困难情况,部队士气受极大影响。锦州至山海关以西地区土匪甚多,少数人无法通行,战场极坏。 为何初入山海关的部队会有如此乐观的心态?原因是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苏联红军接手东北。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带领部队向山海关进发,在和苏军汇合取得苏军信任后,和苏军联手攻取山海关后,乘坐苏军的火车进入沈阳,此时苏军对于八路军的到来并没有多少抵触,而且还有一定支持,苏联驻沈阳最高领导人克拉夫钦科上将会见了曾克林等人,称他们为同志,并十分爽快的答应给与配合。此时的沈阳日本军人和侨民在等着被遣返,伪满的警察依然在街上维持治安,而苏军忙着搬运自己的“战利品”搜刮沈阳的财富和军用设施。大批工人失业,曾克林看准时机扩充部队,不到十天的功夫曾克林的部队就增加了从一千人增加到了两万余人。 而且苏军还把关东军在沈阳的军火库交给曾克林看守,曾克林也不含糊,在他眼里看守就等于给我了,于是放开膀子从军火库里开始拿。很快曾克林的部队就拥有了3万支步枪,300挺机枪和100多门火炮。 曾克林这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行为,一下把苏军惹恼了。根据他们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东北的大城市都要交给国民政府,不能交给八路军。允许曾克林部进入沈阳,已经很照顾了,没想到曾克林在沈阳大干起来,必定会刺激国民党方面和美、英等国,使苏联处于被动难堪。于是苏军对曾克林下令,要赶他们走。曾克林也不吃这一套,说我们也是奉命来的,你们要赶我们走是不行的,要延安中央下命令才行。苏方没有办法,便向苏军在东北的最高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马林诺夫斯基两位元帅报告。东北抗联的同志在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时也发挥着贡献,东北抗日联军的同志在周保中等率领下,分头担任苏军各部队的向导。临出发前,他们收到斯大林的来电:“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待命。”大家受到极大鼓舞,他们跟随苏军打回东北后,迅速分散为许多小组,进驻到东北各地57个城市。苏方担任卫戍司令,抗联的人任副司令。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周保中化名黄绍元中校,任长春卫戍副司令。张寿篯化名李兆麟,任哈尔滨副司令。周保中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保持着密切联系。因为他们在苏联住了几年,被编入苏军序列,所以苏联人很信任他们。周保中听说八路军到了沈阳,非常激动,立即指示在沈阳的冯仲云同志前去与曾克林联络。周保中向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请求接通与延安的联系,恰好部下来告曾克林的状,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感到确有必要与延安打交道,便派遣一位懂中文的贝鲁罗索夫中校,与曾克林一起乘飞机前往延安。临行前,冯仲云将抗联给中央的信交给贝鲁罗索夫。正当中央谨慎地安排秘密进军东北的行动时,曾克林一行乘坐的飞机从天而降,给中央带来了好消息。 朱总在王家坪总部会见了苏军代表。授权有限的贝鲁罗索夫用正式的官方语言,向朱总司令转达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四点声明: 一、按照红军统帅部指示,蒋军与八路军进入满洲,应按照特别规定的时间。 二、红军退出满洲之前,蒋军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满洲。 三、因八路军单独部队已到沈阳、平泉、长春、大连等地,红军统帅请朱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红军占领之地区。 四、未得红军允许进入满洲之国民党部队,已被红军缴械。红军统帅部转告朱总司令,红军不久即将撤退,届时中国军人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 最后,贝鲁罗索夫转达: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不论对总司令个人、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 苏联人说完了,就该这位进入东北的前锋曾克林来发表所见所闻了。此时窑洞里坐着朱德、任弼时、彭真、陈云、康生、高岗、李富春、博古、叶剑英、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 这让曾克林感到格外自豪,他放开嗓门讲起来。报告了他的部队进入沈阳的经过后,他说:东北各地秩序混乱,到处堆积着武器和物资,无人看管,各种轻重武器都可以随便拿。任何人只要不打八路军和中央军的旗号,都可以自由进入东北。乘火车不用买票。在东北扩兵很容易,我们四个连进沈阳,一星期就扩大了4000人,还收编了1万多人的保安队,全都装备了新式武器。我们已经看守了沈阳各重要仓库和工厂,枪有几十万,大炮有几千门。弹药多得数不清。红军只占领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都没有人管。然而曾克林的话有些夸大,并且日后苏军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日后到达东北的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