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盗墓业“高手”姚玉忠被判处死刑。为了逃脱枉死之命,他竟声称只要饶他一命,愿意带人进入秦始皇陵。姚玉忠更是一口咬定,他的寻墓本领超越了百位考古专家。 信源:环球网2017-12-01《“盗墓祖师爷”姚玉忠:“夜观天象”找墓,为赌资抢“同行”》 盗墓这门古老的活儿,总是带着不少传奇故事。 小说、电影里,摸金校尉、卸岭力士,凭借奇门遁甲之术,穿梭于古墓迷宫,寻觅宝藏。 在现实社会中,非法挖掘古墓并非浪漫的冒险,而是违法的勾当。一位以“盗墓界祖师爷”自称的姚玉忠,其一生充分展示了这种行径的冷酷无情。 小说里如《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作品,却为读者呈现了盗墓的奇幻之旅。 在这些故事中,神秘的风水学问、罗盘指向以及星辰符号被渲染得极富魅力,似乎成了寻宝者手中的神器。 一旦褪去这些神秘的外衣,现实中的盗墓行为所剩下的,不过是贪婪和对历史遗迹的肆意破坏。 姚玉忠,这位在现实中的盗墓界享有盛名的人物,将虚构的世界和残酷的现实巧妙地衔接起来。 他并非自幼就志在盗墓,而是出身于一个精通风水的家庭,从小就对这方面颇有涉猎。 成长在红山文化遗址的周边,让他自小就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古文物,并目睹了村民如何用这些文物换得微薄的收入。 或许出于对财富的追求,或许是怀着“与其让宝物长埋地下,不如我亲自动手”的想法,姚玉忠迈出了成为盗墓者的第一步。 姚玉忠在1978年首次盗墓便收获颇丰,得到了高达2000元的不义之财,这笔钱在当时算是一大笔财富,让他尝到了甜头,并促使他走上了长达三十年的盗墓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再局限于小规模的盗掘,而是开始潜心研究更专业的盗墓技艺,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一行业的“竞争力”。 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寻龙点穴的技巧,还发明了一种名为“扎子”的盗墓神器,这种工具在盗墓界享有盛誉,流传甚广。 姚玉忠白天踩点,晚上动手,几乎每一次都能满载而归。 为了更好地将赃物变现,他还自学了一套文物鉴定的本领,精通文物的年代和价值判定。 随着名气的增长,姚玉忠身边聚集了一群亡命之徒,他弟弟姚玉飞也加入了他的队伍,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盗墓集团,人数最多时达到惊人的225人。 这个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俨然是一个地下的犯罪“公司”。 小李是盗墓团伙中的新人,尚属菜鸟阶段。当他第一次跟随姚玉忠下墓时,对于姚玉忠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前人未曾发现的珍宝,感到惊叹不已。 在小李的眼中,姚玉忠的盗墓技巧简直神乎其神。而姚玉忠则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他对风水的深入理解和精通。 自负的地理秘术终成祸根,姚玉忠及其党羽罪行累累,却常能逃脱警方追捕。姚玉忠行事谨慎,只在万物生长的春、夏二季进行非法活动,作案后更会还原现场,甚至播撒草籽以掩盖痕迹。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2013年,朝阳市警官王红岩接获密报,有人在牛梁河遗址周围涉嫌盗掘古墓。 王红岩在现场发现一枚烟蒂,经DNA比对,锁定白国忠为嫌疑人。王红岩未立即行动,因为他预感到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犯罪集团。 白国忠常驻足“宝之都”文玩店,店内老板冯杰只卖不买,引起警方注意,种种迹象显示,冯杰可能为销赃者。 深入调查后,警方发现罪犯口中的“老姚”才是真正头目。经过精密调查,“老姚”,即姚玉忠,被确认为幕后黑手。 警方展开了严密的追捕行动,最终在2014年12月7日,姚玉忠在躲避雪灾时于旅馆内被捕,而这场雪灾恰是警方布下的“大鱼”冯杰计划的一部分,诱之以利,待之以网。 姚玉忠的贪心,将他推向了深渊。姚玉忠被捕后,警方在其宅邸查获大量珍贵古董,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他的账户余额仅有百余万,这位盗卖价值5亿文物的“盗墓宗师”,怎么会落得这般“贫寒”?真相令人叹息:他沉迷于赌博,将盗墓所得几乎挥霍殆尽。 他曾一夜之间输掉七千万,甚至将价值连城的珍宝作赌注。对他而言,文物似乎仅是赌桌上的筹码,而非蕴含历史与文化的宝贵遗产。 法庭之上,姚玉忠被判处极刑。 他至死不悔,竟狂妄地宣称:“我若丧命,你们就永远找不到秦始皇陵的入口!”他自诩为唯一知道皇陵秘密的人,以此向法庭施压,要求释放。 但这番自负之词,未能改变其注定的结局。
2017年,盗墓业“高手”姚玉忠被判处死刑。为了逃脱枉死之命,他竟声称只要饶他一
文史充点站
2024-11-21 17:17:4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