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芮国•铜翣,河北中山王墓山字形器前身

坚持走路 2024-11-23 21:31:16
P2-3,铜翣,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出土 P4-6,铜翣,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 P7,韩城梁带村M502铜翣出土情况 P8,铜翣下竹编席,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 翣(shà),丧葬器。《周礼·夏官·御仆》记载,“大丧,持翣”。 铜翣流行于两周时期,在中型、大型墓内有发现,特点是两两成组,一般是 4 件或者 8 件。 铜翣的形制虽有不同,但中间有一圭形铜件,两侧有对称饰件而呈三叉(齿)状的整体特征还是比较一致的。放置位置应是在棺盖之上或其他较高的位置,所以往往在清理了椁顶棚木遗迹后最先被看到。 铜翣多为薄铜片制成,整体或上半部分通常呈山字形,一般由中部翣体、两侧翣角组成,中部多呈圭形,故称之为翣圭。 考古发现的铜翣最早见于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墓葬多达16座,当时被称为铜质椁饰。后来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也有成组出土,被称为山字形器。还有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地和陇县边家庄春秋秦墓、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山西北赵晋侯墓地等都有出土,但均因未辨识出来,并受上村岭报告的影响,基本都称椁饰铜片等。 到虢国墓地再次发掘之后被认识,开始作为铜翣介绍。随着后来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澄城刘家洼遗址、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甘肃庆阳石家墓地和遇村遗址等出土了保存较好的铜翣。 其中,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19大墓由于未被盗掘,其出土的铜翣完整还原了下葬时的模样,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铜翣的墓葬,其墓主人身份有国君以及夫人或妾属、储君、各封国先公、大夫或十一级的贵族、王国重臣,墓主人所处的社会阶层较高。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分析,在墓葬中随葬铜翣似不早于西周中晚期之际,最早的标本出于张家坡西周墓地的M129,据共存文物的形制特征等观察,此墓被归于第四期,年代推断为夷厉到共和时期基本可信。其他年代偏早的墓葬还有梁带村M586、北赵晋侯墓地的M31等,但均不超过西周晚期,其余的均在这两座墓之后及春秋早期。看来,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流行随葬铜翣的阶段。 但据已有的发现,是否就可以认为墓葬置翣的历史只能早到这一阶段,恐不能肯定。很可能因为早期的翣均是有机质材料所制,难得保存以致未见。到了西周中期之后,铜翣开始流行,始为考古所发现。当然铜翣也都会有木柄,用以持握,这在虢国墓地M2119、芮国墓地M502都有发现。 结合发现铜翣的墓葬年代和族属来看,两周时期的姬姓封国墓地中随葬铜翣的情况较为普遍。春秋时期地处关中的秦人沿袭了周制,保留葬翣习俗。 (图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