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三国时代,蜀汉地盘小,资源少,偏居一隅,要活下去就得搞点动作。
于是,诸葛亮走上了“北伐曹魏”的漫漫长路。
他五次北伐,祁山这个地方成了重点关照对象,不是被打下来,就是被抢回去。
祁山到底有什么好?说白了,这片地方就是蜀汉北伐的“咽喉要道”,打下它,蜀汉就能捅向长安;守住它,曹魏就能堵住蜀汉的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祁山是蜀汉唯一的“北伐高速口”。
蜀汉想北伐,必须越过秦岭。
而翻山越岭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走对了路,才有可能打赢仗。
在当时,祁山是通往曹魏地盘的黄金通道。
拿下祁山,蜀军可以一路向北,直逼天水、陇西这些战略重地,甚至还能威胁长安。
但问题是,曹魏不是吃素的,早就知道祁山的重要性,所以牢牢守住这块地方。
每次蜀汉来了,曹魏就跟着反扑,祁山成了两边反复拉扯的“战场之王”。
打仗打到这种程度,别说资源匮乏的蜀汉,就算是家大业大的曹魏也受不了,但没办法,谁让祁山是唯一的“高速入口”呢?
2. 祁山能解决蜀汉的“马荒”。
蜀汉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没马。
没有战马,别说打仗,连快递粮草都费劲。
祁山北边的陇西地区有个“山丹军马场”,是当时最重要的养马基地,控制了那里,蜀汉就能解决“马荒”,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这可是蜀汉梦寐以求的事。
但陇西是曹魏的后院,祁山就是蜀汉北上的必经之路。
诸葛亮几次北伐,想的就是一边拿下祁山,一边夺下陇西的“军马场”。
可惜,蜀汉资源有限,粮草跟不上,打着打着就没力气了。
诸葛亮鞠躬尽瘁,但现实却不给他面子,“马荒”始终没能彻底解决。
3. 祁山是蜀汉后勤的“生命线”。
古代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蜀汉地处西南,山多路窄,运输粮草全靠水路。
祁山一带有西汉水和嘉陵江,蜀军如果控制了祁山,就能通过水路运输粮草,解决后勤问题。
换句话说,祁山不仅是进攻的跳板,还是蜀军的大型“粮仓中转站”。
但问题是,后勤线太长,祁山一丢,蜀军的补给就会被彻底切断。
曹魏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拼死都要守住祁山。
蜀汉打得辛苦,曹魏守得头疼,双方都耗得筋疲力尽,这才有了祁山“几度易手”的历史。
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祁山对蜀汉既是北伐的“命门”,又是后勤的“咽喉”,还是未来的“希望”。
但现实是残酷的,蜀汉国力有限,粮草难以支撑长期作战,祁山之争最终成了蜀汉拖累自己的“死结”。
如果说历史有“无解”的难题,那祁山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尽了力,但祁山这块骨头,蜀汉始终啃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