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19岁海军战士在危急时刻救助群众,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母对此悲痛欲绝。二十年后,母亲病重离世,在殡仪馆的门口一中年男子缓缓下跪。 (信源:《致敬!战友为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他替战友尽孝21年》——红星新闻2018-12-11)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成都吗?廖良开见过。 那不是为了赶飞机,也不是为了加班,而是为了给千里之外的老人打个电话,确认他一切安好。 这位老人并非孩子的亲生爹,而是他那位英勇牺牲的战友的父亲。 二十多年来,廖良开把对战友的承诺,化为了对老人的一份沉甸甸的孝心。 一九九七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一年,见证了两位青年廖良开与刘继强的军旅结缘。 他们初识便彼此投契,情同手足,不仅共同奋战在训练场,且心灵相通,约定将来并肩进军事学院。 然而命运弄人,同年九月,英雄刘继强为救溺水民众,英勇牺牲,十九岁的生命就此陨落。挚友的逝去对廖良开来说,打击沉重。他在哀悼战友的同时,内心涌起一股冲动,想要替刘继强尽一份孝心,照顾双亲。 于是在刘继强的丧事中,廖良开郑重承诺:将代战友承担孝道,关怀其家人,这并非一时之念而是一名士兵对承诺的忠诚。 最初,廖良开通过书信与刘继强父母取得联系,敬称他们为刘叔、刘婶,在信中分享军队的日常,亦尝试安慰两位丧子之痛的老人。 之后他如同刘继强在世时一样,不遗余力地给予物质和情感的支援,试图弥补他们心中的巨大空洞,随着书信往来频繁,彼此间感情愈发深厚。 廖良开不再单纯是战友,他成了他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随后的书信中,他亲切地称刘继强的父母为爸妈,这不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心灵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 刘继强的双亲亦接纳了这位非血缘的孝子。于是,一个承诺,在岁月的沉淀中悄然生根发芽。 2003年,廖良开与妻子赵静邂逅。他向她坦白自己还另有住在吉林的父母,赵静并未因此退缩,反被他的责任心所吸引,决定与他共同肩负这份特殊的孝道。 婚后,无论廖良开是在军中服役还是退役后在成都发展,他始终牵挂着四位父母。他将薪金一分为二,一部分供养重庆的亲生父母,另一部分则给予吉林的双亲。每逢佳节,他不惜千里奔波,确保两方老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随着家庭的新成员诞生,廖良开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但他依然执着地履行着对“两个家庭”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诠释了孝道的真谛,并让妻子和子女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2017年7月,廖良开的吉林“母亲”梁桂茹不幸去世,他闻讯后立即赶回吉林,在母亲的灵柩前守夜,泪水浸湿了脸颊。 失去母亲的悲戚,他深感切肤遗憾于未能更多侍奉的失落。这不仅仅是送走一位年长者,而是与至亲永别的痛彻。 廖良开的经历触动了无数心灵,他荣获“中国好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众多美誉,甚至被提名为全国道德模范。 荣誉未曾改其初衷,他仍旧无声无息地守护着承诺的坚韧,家庭的温情,以及对社会的担当。 在照料“两个家”的同时,他也热心投身社会慈善,援助贫困学子关注社会弱势,用他的行动传播温情和正面力量。 他常言:人们以为我在行善,实际上,是这些亲人更在关爱我。”他认为,付出和收获,皆能给人带来喜悦。 疫情在2020年初暴发,廖良开急忙联系吉林的刘银智,确认其平安。他还积极参与家乡抗疫,慷慨援助口罩等防护物资,为一线医护人员带去温暖。他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力量。 廖良开,他的行径看似普通,他既未曾掀起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未曾有过豪言壮语。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却用二十多年不变的执着,诠释了孝道的真谛和责任的重量。他的故事犹如清流,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普通人亦可铸就不凡;简单付出亦能积聚巨大力量。 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众人学习的典范。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定能激发更多人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廖良开的故事未完待续,他的爱与责任,持续上演。 他以生命谱写人世间的大爱之歌,同时也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就像那颗不起眼的钉子,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闪耀着自己的光辉。关于他,我们应当铭记,并口耳相传。 因为他,比我们所见的更加坚韧强大。
1997年,一19岁海军战士在危急时刻救助群众,不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母对此悲
文史充点站
2024-11-25 12:41: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