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梁宁的真需求? 前几天,我收到了梁宁老师写的《真需求》这本书。我跟她不熟,知道她是因为听过产品思维30讲,那都是挺久以前的事了。 拿到书之前,我看到网上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书是大杂烩,有人说挺有用的。朋友们问我怎么看,还特别想知道我推不推荐。 老实说,作为商业观察者,我对问题很敏感。推荐、不推荐都不是好回答,因为别人给我设了个框架,让我往里跳。 写得好当然推荐,那写得不好呢?所以,带着疑问,我决定先读读看。 不踩不黑,先说说结论,这本书我看了一半就没再看了,不好意思,梁宁老师从我的角度来说,内容确实不太吸引人,因为新东西不多。 如果你已经创业好几年,或者对商业有点了解,我觉得你没必要看。但如果你还在上班,没自己干过,对商业不太懂,我建议你看看。 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把知识点整合成概念,用「点线面体」的方式包装内容,形成新的商业模型,你可以用这些模型去分析问题,这有助于建立对商业和需求的理解。所以,值得一看。 要我写,我现在也写不出来,甚至也写不好,这要打心底佩服能把事儿办成的人;当然,我不读不是因为没时间或对方写得不好。 而是创业、做产品都是很具体的事,沉迷于宏大的叙事逻辑,沉迷于事后的总结归纳,沉迷于过度的抽象,都是精神上的消耗。 商业观察也是一种创业,需要研究和分析。我写不了宏观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宏观跟我的客户没关系,他们喜欢具体的东西,所以,我也跟着他们变得具体了,可能对方的客户维度更高。 你可以和我一样,喜欢梁宁老师、罗振宇老师,但不能一直只喜欢他们,在我看来,他们提供的通识确实有用,但我不能总停留在通识的层面上。 为什么说商业是很具体的呢?前几天,我写了篇文章,里面谈到个调查,关于怎么搞个性化服务的。有钱老板,喜欢在环境、装修这些地方做文章,没钱的老板,喜欢从顾客身上找突破。 经济下行时,大家都在想办法《主动消除模糊》,我们日复一日学习商业,真需求到底在哪呢?我想起了小鹅通老板鲍春健说的一句话:被客户骂就是真需求。 被客户骂?为什么骂?背后是啥原因? 这是个完整的循环,包括一系列背景,得不到满足又想满足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要匹配自己产品、自己的行业,向内探索。个人拙见。
如何看待梁宁的真需求? 前几天,我收到了梁宁老师写的《真需求》这本书。我跟她不
王智远吖
2024-11-27 12:38: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