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藏珍:“永平三年”弥勒佛造像 “佛造像”是为了方便供养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汉代至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佛教造像在中国大地上开始盛行。 “永平三年”弥勒佛造像,北魏时期铜塑造像,高31.4厘米,重1.11千克,河南博物院藏。造像背光与佛体分开铸造,用榫铆连接在一起。佛像面目清瘦,梳高螺髻,衣领作长环状,前胸裸露。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jié jiā fū)坐须弥座上。须弥座下为一方形四足座,莲瓣纹背光上有听法坐佛三躯。四足座上刻:“永平三年五月二七日/尚元吉可造弥勒像一区(躯)/为父母兄弟因缘眷属常与佛会”三十二字铭文。这件弥勒佛造像瘦骨清像,且有明确记年,反映了北魏的雕塑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我国北魏佛教雕塑、建筑史、铸造工艺等均有重要价值。
中原藏珍:“永平三年”弥勒佛造像 “佛造像”是为了方便供养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
豆豆评历史
2024-11-27 15:04: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