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重庆双童村,一对夫妻将汉代“偏将军印章”捐献给国家,得到奖励350元,没想到23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如今价值2 个亿!特意邀请您来领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8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文物的法律。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文物、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然而在当时,由于信息传播有限,许多人并不了解这项法律的具体内容。 在边远农村,文物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情况,从事文物走私活动。许多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流失到了境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双童村的一对普通农民夫妻,创造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先例。1982年底的一天,丈夫刘定全在嘉陵江边劳作时,发现了一个泥土包裹的金色物件。 这个物件通体金黄,上方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乌龟,下方是一个方形的印台。最特别的是,印台上还刻着一些古老的文字。 为了确认这个物件的真假,他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用牙齿咬它。在那个年代,这是民间鉴别黄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咬不要紧,印章上立即留下了一个清晰的牙印。这个发现让夫妻二人意识到,他们捡到的可能不是一般的物件。 息很快传遍了周边的村庄,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个金印章的真容。其中就包括一些专门收购古董的商贩。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刘定全夫妇并没有被利益冲昏头脑。他们深知,这样的文物应该交给国家保管,而不是私下交易。 当地博物馆的专家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专业的鉴定小组。经过仔细检测,这枚印章的含金量高达96%,重量约100克,属于极为罕见的纯金印章。 专家们用专业设备测量后发现,这枚印章高2厘米,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4厘米。印章的工艺十分精美,乌龟的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显示出汉代工匠的超凡技艺。 经过文字考证,印章底部的古文字是用小篆刻写的"偏将军印"五个字。这种字体在秦汉时期十分流行,但到了东汉后期就逐渐被隶书取代。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专家们发现偏将军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秦代。这个职务主要是辅助主将管理军务,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副职。 在汉代的官印制度中,不同级别的官员使用不同材质和形制的印章。皇帝用玉制龙纽印章,高级官员用金银制龟纽印章,而更低级别的官员则只能使用铜制的鼻纽印章。 在确认了印章的价值后,文物部门立即启动了文物收藏程序。根据当时的规定,对于主动上交重要文物的公民,国家会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枚印章被认定为珍贵文物后,博物馆向刘定全夫妇颁发了收藏证书,并给予了350元的现金奖励。在1982年,这笔奖金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四个月的工资。 在鉴定过程中,专家们注意到印章上有一个特殊的牙印。这个现代痕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的完整性,但也成为了这枚印章独特的历史见证。 这枚印章最终被收藏在重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见证了普通百姓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实物。 2005年,重庆三峡博物馆在建成开馆时,对这枚偏将军金印进行了重新估值。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反复论证,这枚印章的价值被估算为2亿元人民币。 在全国现存的15枚汉代偏将军印中,这枚印章是唯一一枚由纯金制作的。其他的偏将军印多为银质或铜质,这使得这枚金印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博物馆特别邀请了当年的捐献者刘定全夫妇参加开馆仪式。在展厅中,这枚金印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展览的重点文物之一。 23年过去了,当初那笔350元的奖励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但这个故事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钱。这件事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2005年重新见到这枚印章时,刘定全夫妇对当年的决定没有任何后悔。在他们看来,文物属于国家,上交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个故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被刘定全夫妇的诚信品格所感动,他们的事迹也被写入了当地的教材。 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建立了完善的文物征集和保护机制,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你不懂就别瞎说!普通工人四个月工资哪有350,这350差不多是一年的工资了。
这照片分明不对!黄金印章是银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