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有一个特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手下报编制,要装备,从不多问,但一直讨厌郭松龄:“郭鬼子纯属王八羔子,来沈阳扛个行李包,里面俩茶碗,还有一个没把儿。小六子(张学良)非要用他,我一次就给了他两千大洋的安家费。 192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孟禄在全面考察中国教育状况的旅程中,特别到访了一位在当时东北地区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东北三省的实际控制者,以其军事实力著称。尽管外界对其军事野心和地方统治方式有诸多揣测和质疑,张作霖对于自己的军事力量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合理的解释。他向孟禄解释称,东北三省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仅临近日本和俄国,还拥有广袤的土地和重要的交通线路,如京奉铁路和中东铁路。这些地理和战略上的因素使得维护这一区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正是他的军队存在的必要性所在。 在讨论中,张作霖还提到了关于“二十一条”的情况,这是早年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一系列苛刻要求,意图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和军事要地。张作霖自豪地指出,尽管日本投入巨大努力,但在东北三省并未能有效实施这些条款。 对于蒙古的情况,张作霖同样表现出坚定的态度。他认为,只要中央政府稳定,东三省有能力将蒙古重新纳入国家统治之下。此外,对于俄国在库伦的军事部署,张作霖也显示出了明确的了解,他指出,尽管有外界的夸大其词,实际上俄军的数量并不足以构成威胁。 在谈及当前欧美国家对中国交通事业的兴趣时,孟禄提到了国际共管铁路的建议。对此,张作霖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任何涉及让中国铁路归国际管理的提议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尽管他在初步听闻国际共管的设想时表示如果真能实现公正管理他也愿意考虑,但对于仅将中东铁路国际化的方案,张作霖持有坚决反对的态度。他强调中东铁路属于中国人,应由中国人来管理。 在张作霖的治下,东北军的实力迅速壮大,但他对待手下从不苛求,深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他初见郭松龄时,并未对其贫穷的外表做出任何负面评判,反而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机会。据称,在张学良的推荐下,张作霖甚至为郭松龄提供了两千大洋的安家费,以帮助他在新的环境中稳定下来,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足见张作霖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郭松龄在随后的表现并未能满足张作霖的期望。他的行为和决策逐渐显示出与张作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方针不符,特别是在处理军内外的关系和军事行动上频频出现失误,这使得张作霖开始对其能力产生疑虑。在多次考察和观察后,张作霖最终决定将郭松龄从核心军事职务中撤离,将其调离关键岗位,以防其行为影响到整个东北军的战略布局和军队的整体效能。 此外,张作霖对待部下既严格又开明。例如,东北军下属的航运公司一度经营不善,一名小职员向张大帅提出了改进意见。张作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和惊讶,直接将其提升为总经理。在张作霖的支持下,这位年轻的总经理在一年内大幅扭转了公司的亏损状况,为东北军带来了十万块大洋的收益,此举不仅证实了张的决策正确,也强化了他在部下心中的威信。 在与其他军阀的互动中,张作霖同样展现了其独到的策略和严肃的军纪。当张宗昌轻率地进入其办公室时,张作霖严厉的态度让张宗昌不得不重新以正式的军礼再次进入,这一场面彰显了张作霖对军纪的重视。 对外交往中,张作霖的机智和坚定也颇为人称道。在一次与日本高官的交往中,他被请求赠字。张作霖写下“虎”字,并落款“张作霖手黑”,后解释此举是表明与日本交往需保持警惕和硬朗,彰显其不容侵犯的民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