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厨师给毛主席做饭时,盐不小心放多了,毛主席尝了一口后明显感觉到不对,他问

红色的史纪 2024-12-05 11:07:48

有一次,厨师给毛主席做饭时,盐不小心放多了,毛主席尝了一口后明显感觉到不对,他问厨师:“你这个师傅姓什么呀?   毛主席一直都不太注重口腹之欲,对于每日的饮食,他的要求大多是吃饱就行。   抗战时期,不管他身份地位如何,都坚决反对特殊化,得知自己的饮食与其他人不同,还会闹脾气。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饮食才有了一些提升,但也坚决不搞铺张浪费,菜品多是简朴为主。   毛主席的厨师并不难做,但需要忠诚可靠,毕竟饭菜是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因此中南海的厨师都是固定的。   当然,也有些能力出众得到了给毛主席的机会,比如韩阿富。   韩阿富早年过的贫苦,解放后因为做菜能力出众,得到了在公安局管辖的酒楼工作的机会。   1953年,毛主席来到杭州视察工作,就在酒楼附近,当时他随身带的厨师人手不足,他被派去打下手。   偶然一次,韩阿富做了一道拿手的西湖醋鱼,毛主席吃完赞不绝口,于是之后每次毛主席来杭州,都是他来做菜。   可能是吃习惯了,几年后韩阿富被调到了北京,成为了毛主席的专用厨师之一。   能够长期给毛主席做饭,韩阿富只觉得自己是祖坟上冒青烟,每天切菜备菜从不马虎。   当时毛主席的伴侣江青虽然是北方人,但因为在上海居住时间较长,口味是较为清淡的。   而毛主席则因为是湖南人,几乎是无辣不欢,桌子上如果没有重口的菜,他吃的都不多。   毛主席本来就在吃上面很随意,好不容易得知他爱吃什么,韩阿富每天费尽心思的给他做爱吃的。   那些菜江青不爱吃,他便一次做两份不一样的,气的江青打趣他“两人分了家”。   虽然时刻尽心,却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出错,韩阿富就犯过这样的糊涂。   有一次,韩阿富给毛主席做了一道炒白菜,这是一道很家常的菜,几乎没有技术难度,韩阿富也就没那么谨慎小心。   然而菜刚端上去不久,毛主席就把他叫了过去,问他,“你这个师傅姓什么?”   韩阿富当时都蒙了,虽然主席日理万机,他也是个小人物,但他已经在中南海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毛主席应该知道他叫什么吧。   不过心中疑虑再多,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了主席的问题,“报告主席,我姓韩。”   毛主席听完并没有恍然大悟的神情,而是接着话茬说,“我看你不姓韩,而是姓咸吧。”   韩阿富这才知道,自己炒的白菜盐放多了,羞得满脸通红。   还有一次,韩阿富得知毛主席爱吃辣子鸡丁,为了让他吃的时候更加方便,他在处理的时候直接把鸡骨头全部都去掉了。   然而等菜端上桌子,毛主席却询问鸡头和鸡爪子都去哪里了。   得知是韩阿富处理掉了,毛主席打趣他说都是他吃掉了。   毛主席此举是想要避免浪费,不希望厨师为了做菜美观,而将能吃的部分丢弃。   但毛主席从来不会明着给人难堪,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   韩阿富到底是有些智慧的,领悟了毛主席的意思后,从此给毛主席做任何鸡相关的菜品,都是整只鸡一起上的。   除了菜品上的提醒,毛主席对身边人的关心也是实打实的。   那年毛主席出差,韩阿富作为随行厨师,在火车上为毛主席制作菜品。   当时正值盛夏,外部炎热,厨房更是如同蒸笼一般,温度飙升到了40度,热的他把上衣都脱了,光着膀子炒菜。   就在这时,毛主席推门进来看到了,他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屋子里炎热的气温。   他叮嘱韩阿富他们,饭菜能吃就行,不要在厨房里面待太长时间,要沦落出去休息,防止中暑。   临走之前,毛主席还叮嘱韩阿富记得把衣服穿上,这份独有的关心,让他热泪盈眶。   在主席身边的那些年,韩阿富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他不仅是一位厨师,也是毛主席的追随者。   能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他累死也甘愿。

0 阅读:1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