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快要昏厥了,无奈之下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

红色的史纪 2024-12-05 11:07:48

1948年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快要昏厥了,无奈之下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头,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的问他馒头哪来的?他回:“跟解放军借的!”   12月10日深夜,淮海战场双堆集上空,国民党飞机投掷下了数千枚照明弹,将整个战场照的明如白昼。   然而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解放军士兵,都已经穿上白色的棉衣或披着白被单隐蔽。   因此侦查放哨尤为艰难,哨兵必须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一刻不停地盯着前方。   凌晨4时,9连2班的哨兵突然发现了战场的异样,在50米开外的敌军碉堡处,正有一个雪堆在慢慢向我军阵地移动。   他不敢耽误,立刻叫来了自己的班长,两个人一起盯着那个移动的雪堆,随着雪堆越靠越近,他们还看见上面插着一面白旗。   难道是投降的?两人对视一眼,赶忙报告给了指导员刘学轩。   众人不敢放松,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随着雪堆靠近阵地,一个声音从下面传来,“共军兄弟别开枪,我是来投诚的。”   这个国军士兵非常诚实,刚进入阵地就老实的上交了自己的枪和子弹,报上了自己的姓名郭占山。   郭占山表示,自己是国军225团的副班长,部队已经断粮很久了,弟兄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大家饿得不行,想要投诚换口饱饭,可排长死活不同意,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干掉排长,派他来做代表,问一下解放军的态度。   对于国民党部队的投诚,我军自然是一百个欢迎的,但目前只来了一个人,是否真的想要投诚有待考察。   临走之前,郭占山提出了一个有些过分的要求,那就是找解放军要一袋馒头带走。   这不由得让刘学轩心里打起了鼓,馒头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粮食,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如果这个国民党士兵是假意投诚来骗粮食,他们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着郭占山真诚的眼神,指导员最后还是信任了他,让伙房给他拿了一麻袋馒头,心中暗暗祈祷,一定不要是骗人的。   拿到馒头,郭占山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可见真的饿了很久了。   在这期间,有些和他同乡的战士听说了他的到来,都来和他搭话。   从这些同乡的解放军战士口中,郭占山得知自己家乡解放后,村里给农民分了土地,日子过的十分红火。   都是穷苦人出身,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谁又愿意当兵卖命呢,这些同乡的话更加坚定了郭占山投降的决心。   吃饱了之后,他拿着剩下的馒头返回了敌军的碉堡,没过多久他就带着20多个人来到了9连所在的阵地。   考虑到前线安全以及个人意愿,除了几名较为忠厚的战士留在了前线部队,其余的都被送到了后方的俘虏收容所。   郭占山是真心的觉得投诚才是最好的选择,在后续的战斗中,他只要遇到国民党军队,就会大声劝他们投降。   认识他的士兵大部分都被说动了,只有少数的人冥顽不灵。   不仅如此,因为他之前一直都是敌军阵营的军官,对布防火力十分了解,对我军作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战场危机四伏,郭占山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身边跟他一样投诚的士兵已经倒下了好几个,但这种死亡的威胁并不能让他动摇。   当一个士兵真正觉醒的时候,才是他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在之后的战斗中,郭占山浴血奋战,数次冲锋,后来负伤严重才下了战场。   就这样,郭占山弃暗投明,从一个不明就里的国民党将官,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郭占山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场不幸牺牲。

0 阅读:1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