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进展到哪一步了?其实,这玩意早已成为历史名词过去式,35项攻关难题,早在2023年就拿下了34项,且大部分都是超额完成,比如新能源汽车、大飞机、手机通讯、家电、造船、物联网和光伏等。 2024年9月,可量产28nm芯片的国产DUV光刻机官宣,预示着“中国制造2025”完美收官。有了这玩意,国产芯片就可以完全满足汽车、飞机、轮船、家电和车床等产品的工业级芯片需求。 至于高端芯片,如果美国愿意的话,它可以带着荷兰、日本和韩国等继续圈地自萌。我们有的是时间陪它们玩吃鸡游戏,况且华为已经用“魔法”把芯片干到7nm了。其实,就剩这一颗工业明珠了,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摸下来。 2015年,我们出台《中国制造2025》时,美国提出要在2015年重新登月。现在,“中国制造2025”已超额完成,美国登月不仅没蹬腿成功,还推迟到了2028年。如果不是因为中国计划2030年登月,估计这货能推到2035年去! 10月,我们的登月服都正式亮相,甚至还搞了个全球征名。星铠、天衣、苍鳞、六合甲胄……连“月光宝盒”都被大伙想出来了。借此机会,我也为瞎掰一个——夏威夷美甲。 2015年,我们还处于第三档制造业强国,跟韩国一个层次。现在,我们已能同时挑战第一档的美国、第二档的德日和第三档的韩国。 10年前,说到日韩牛逼产业,一抓一大把。现在说到日本肯定就是汽车,韩国肯定是半导体,但这两个行业偏偏是我们现在发展最快,也是必定要死磕的产业。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出口517万辆。日本出口498万辆,德国出口407万辆,韩国出口263万辆排第五,魔幻的是排名第4的竟然是墨西哥,出口392万辆。 2023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约390亿美元,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约180亿美元,韩国31年来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试问日韩还能拿出啥产业跟中国一较高下?然后就有老铁说,日韩拿出风俗产业,阁下出啥?握草!……我们出消费者! 目前,我们的产业升级依旧处于卷成本的歼灭战阶段,等到打完解放战争,清理残匪时,类似于笔尖钢之类的小众玩意都会被逐一清理掉。 有些人可能又会说“月薪三千”了,其实,一旦拿掉西方工业明珠,把价格打下来,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能让我们的钱更加值钱。比如,几万块钱买比亚迪,一两百块钱买智能手表,大伙的生活水平整体向上平移。 其实,这种把“月薪三千”当口头禅的人,他们之所以还能挣到三千,是因为他生活在中国。如果把他们送到印度去,他们可能就是月薪三千卢比,如果穿越到民国,可能就是月薪三千金圆券。 这拨产业升级完成后,西方就患上了“产能过剩恐惧症”。其实,真正产能过剩的并非中国,而是美西方。中国的巨大产能依赖于稳定、可靠、低成本的产业链优势,有高素质的人才,有亲工业的政府,还有14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 试问欧美日韩有啥,它们都是外向型经济体。欧洲之所以还能保持如此庞大的产能,依赖的是它们对殖民地的长期产品倾销,依赖贸易壁垒和技术垄断,依赖工会维护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舆论压力,依赖的是历史惯性。 如果自由竞争,它们那些垃圾产能早就被淘汰了。但正是因为不想被淘汰,所以它们才倒打一耙,反而污蔑中国产能过剩。 比如汽车产业,2023年,德国产汽车76%用于出口,韩国58%,日本46%,而中国汽车仅有16%用于出口,试问到底是谁的产能过剩?为啥大众宁愿关停欧洲生产线,也要来中国投资建厂? 同样规则下,美国吃肉,德国啃骨头,日韩喝汤,中国捡点残羹剩饭时,他们就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一旦中国产业升级想喝汤,甚至想啃骨头时,他们就打掉中国人的筷子,摆出一副要掀桌子、要杀人的造型。 麻辣隔壁!次贷危机爆发时,我们硬顶着140美元/桶的油价和疯涨的原材料,倒贴电力、物流、人工、退税和环境污染,给他们提供价廉工业品,帮他们抗通胀,吞下次贷危机的苦果,用血汗拯救2008年的世界,拯救欧美老爷。 然而,他们不仅不感恩,还特么想搞死我们,“农夫与蛇”也不过如此吧!好在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吃亏也是福,最终逼得我们在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开始紧扎篱笆。 后来的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和三年疫情,欧美再想让我们背锅,门都没有。你美联储加息,我们就降息;美联储抽干世界货币流动性,我们就打开自己的美元蓄水池;美国资本想割韭菜,我们就去韭菜地里插钢筋……总之,美国打啥,我们就碰啥。 所以,美国人造不好的飞机,德国人造不好的汽车,韩国人造不好的船,日本人造不好的芯片……都可以由中国来造,而中国人修不好的下水道,以后就由他们来修。 小中搞发明造飞机,小美站流水线打螺丝,小德钻下水道搞维修,小日当老师拍片,小韩搔首弄姿尬舞……大伙都有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
“中国制造2025”进展到哪一步了?其实,这玩意早已成为历史名词过去式,35项攻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12-06 08:24:29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