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时闭眼躺着,到底有没有用?】健康真探社根据《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超过5亿人,占总人口的38.2%,面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在成人中广泛存在,也显著影响了约60%的青少年,导致他们普遍睡眠不足。如果你经常感到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全身无力、日间困倦、睡眠时间不足、夜间出汗、说梦话或梦游,那么,仅仅闭眼躺着,是否能有效缓解上述症状呢? 1. 闭眼躺着对睡眠的作用 当人们闭上眼睛躺下时,通常希望通过放松身体和减少外界干扰来促进睡眠。从生理学角度看,闭眼减少了对光线的刺激,降低了视觉信息的输入,使大脑进入一个较为宁静的状态,这是进入睡眠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入睡是否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眼睛的状态。睡眠的发生与大脑复杂的神经网络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脑电波的变化。研究表明,入睡时,人的脑电波会从高频状态向低频过渡。若在躺下时保持警觉、思虑过多或感到焦虑,高频脑电波难以转化为低频,从而阻碍入睡。 即使无法入睡,闭眼躺下也能使身体进入一种“被动休息”状态。与活动或使用手机相比,这种方式有助于减少能量消耗,减缓心跳和呼吸的节奏。研究表明,即使不是真正的睡眠,这种休息也能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一定的恢复效果。例如,在焦虑或劳累时,闭眼躺下能减轻部分压力,为大脑提供短暂的休息。此外,有研究指出,处于安静状态的被动休息能促进大脑淋巴系统更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表明闭眼躺下对保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睡眠质量的五个“度” 1. 入睡速度:理想状态下,上床后应能迅速入睡,并在20至30分钟内进入深度睡眠。若频繁遇到入睡困难,建议调整作息,适当推迟上床时间。入睡障碍可能源于焦虑、压力、对睡眠的过度担忧,以及睡前使用手机或看电视等不良习惯。 2. 睡眠长度:成年人通常需要6至8小时的睡眠。若维持规律的作息能自然醒来且感觉精神饱满,那么每晚的睡眠时间即适宜。某些人可能需要少于6小时(短睡眠者)或多于8小时(长睡眠者),只要白天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的。 3. 睡眠深度:深度睡眠(慢波睡眠)通常占夜间总睡眠时间的15%至25%。若前半夜未能入睡或夜间多次醒来,可能会减少深度睡眠的比例。 4. 梦境频繁度:梦境强烈的人可能感觉“整夜都在梦中”,而梦境感知较弱的人则可能感觉“很少做梦甚至从未做梦”。若梦境过于剧烈,频繁醒来或伴有心慌与盗汗,可能是潜在疾病的征兆。 5. 日间活动度:早晨醒来时应感觉神清气爽,日间工作时保持专注,不至于很快感到疲乏困倦。若晚上睡眠充足但早晨未感到精神焕发,上午很快就感到困乏,工作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且易疲劳,可能是睡眠问题的信号。 3. 如何快速入睡 1. 药膳助眠:食物与药物同源,饮食能调节睡眠状态。例如,莲子、百合、茯苓、大枣、灵芝等都有助于促进安眠。 2.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前减少看电视时间,听些舒缓音乐,避免熬夜,确保睡眠时间规律。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进行足底按摩,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 适当运动: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或瑜伽,能加速血液循环,放松身心,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睡不着时闭眼躺着,到底有没有用?】健康真探社根据《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2
绍元看健康
2024-12-06 10:27:54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