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保险难如登天!”2024年2月,广东惠州,一男子热衷于炒股,并且为此产生较大亏损,此前男子曾购买30年期限保险,男子从16楼坠亡后,家人以男子是意外身故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20万,保险公司却说男子是炒股失败、叠加抑郁因素等自杀,属于保险免赔事由,法院审理后这么判! 邓配东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和妻子陈秀蓉过着平淡但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股市的火热,邓配东逐渐被炒股的诱惑所吸引,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股票市场。 开始的时候邓配东小有斩获,这更加坚定了他继续炒股的决心。他开始将更多的积蓄投入股市,甚至向亲朋好友借钱入市。陈秀蓉对丈夫的行为感到担忧,多次劝说他适可而止,但邓配东总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炒股的诀窍,很快就能赚大钱。 然而,股市的风险远比邓配东想象的要大。随着市场的波动,他的投资开始出现亏损。起初只是小额亏损,但随着时间推移,亏损额度越来越大。邓配东不甘心就此认输,反而加大了投资力度,希望能够通过更大的投入来弥补之前的损失。 这种行为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原本宽裕的生活变得拮据,夫妻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陈秀蓉无法理解丈夫为何如此执迷不悟,而邓配东则认为妻子不支持自己的事业。两人之间的争吵越来越频繁,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 就在这种情况下,邓配东做出了一个看似明智的决定:他购买了一份30年期限的人寿保险。在他看来,这既是对家人的一种保障,也是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提供一层保护。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份保险日后会成为一场法律纠纷的焦点。 随着股市持续下跌,邓配东的亏损越来越大。他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家人和朋友都劝他放弃炒股,好好工作,但他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仍然幻想着能够通过某次神奇的操作扭亏为盈。 2021年的一个深夜,邓配东从居住的16楼坠楼身亡。这个噩耗震惊了所有认识他的人。警方赶到现场进行调查,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无法确定是意外坠楼还是自杀。 在悲痛之余,陈秀蓉想起了丈夫生前购买的那份人寿保险。她抱着一线希望,向保险公司提出了20万元的意外身故理赔申请。然而,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后,认为邓配东的死亡更可能是自杀,而非意外。 保险公司的理由是:邓配东长期炒股失败,家庭矛盾加剧,加上可能存在的抑郁倾向,这些都是导致自杀的高风险因素。根据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如果被保险人自杀身亡,保险公司只需赔付已缴纳的保费,而不是全额理赔。 因此,保险公司只同意赔付邓配东已缴纳的保费7098元,而不是陈秀蓉要求的20万元意外身故保险金。这个决定让陈秀蓉感到既愤怒又无助。她坚信丈夫不会自杀,认为保险公司是在故意刁难。 在朋友的建议下,陈秀蓉决定起诉保险公司。她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丈夫是自杀,保险公司不应该轻易下结论。她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公平,同时也为丈夫讨回一个公道。 案件进入法院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陈秀蓉的律师强调,没有目击证人看到邓配东自杀的过程,也没有遗书等直接证据。他们认为,邓配东可能是在阳台上不慎失足坠楼,应该算作意外死亡。 然而,保险公司的律师则提出了一系列间接证据。他们指出,邓配东生前有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家庭矛盾,这些都是自杀的高危因素。此外,邓配东的手机和电脑中还发现了一些搜索自杀方法的记录,这进一步增加了自杀的可能性。 法院经过仔细审理,最终做出了驳回陈秀蓉诉求的判决。法院认为: 陈秀蓉作为原告,无法提供证明邓配东死亡为意外的有效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而陈秀蓉未能完成这一举证责任。 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是合法有效的。该条款明确规定,被保险人自杀身亡不在保险赔付范围内,这是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达成的共识。 现有证据更倾向于支持自杀的结论。邓配东的经济状况、家庭矛盾、心理状态等因素,都与自杀高度相关。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这些间接证据已经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 基于以上理由,法院判决驳回陈秀蓉的诉讼请求,并要求她承担4300元的诉讼费用。 对此,你怎么看?
“想赢保险难如登天!”2024年2月,广东惠州,一男子热衷于炒股,并且为此产生较
爱查说社会
2024-12-06 14:34:23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