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50只军鸽参加罗布泊核试验,只飞回来45只,剩余5只失踪,当大

酒馆茶色 2024-12-06 15:07:18

20世纪70年代,50只军鸽参加罗布泊核试验,只飞回来45只,剩余5只失踪,当大家普遍以为它们已经牺牲时,它们却创下了惊人的飞行记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7年6月17日新疆罗布泊,突然传来巨响,标志着我国在亚洲地区首次成功进行了两阶段氢弹试验,这不仅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一段军鸽传奇的开端。   彼时,50只军鸽被安排在距离爆心不同距离的位置,它们的任务是测试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通信效能。   想象一下,高温、强辐射、巨大的蘑菇云,这些鸽子面临的可是生死考验,堪称“地狱级”难度。   然而这些军鸽成功从困境中逃脱,顺利飞回了基地,它们的生存能力和辨别方向的能力真是让人惊叹,但还有5只鸽子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无疑给当时的科研人员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一周后奇迹发生了,这五只军鸽,没想到在离这里2750公里外的昆明基地找到了!这绝对是史诗级归巢,堪比“王者归来”,它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这五只鸽子离爆炸中心很近,受到的冲击力大,所以飞错了路线,它们被迫穿越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越了“万山之祖”昆仑山,还经过了青藏高原、祁连山等地区,最终回到了昆明。   这2750公里的飞行,打破了军鸽飞行的全球纪录,同时也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军鸽历史书写下了新的传奇。   后来的检测结果更是让人震惊:这5只鸽子身上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非常高,但它们的身体却奇迹般地没有受到损伤。   这进一步证明了它们超强的生命力,也为科学家们研究生物抗辐射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它们的背后是一位传奇人物——“军鸽之王”陈文广。   陈文广与军鸽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美国“飞虎队”来华助战,在昆明郊区建立了空军基地和航校,并带来了大批军鸽。   他常去看士兵训练军鸽,跟鸽队领头的谢约翰混得挺熟,抗战胜利后,飞虎队离开时,谢约翰把62只军鸽送给了陈文广,在陈文广的精心照顾下,这些军鸽长得壮实,鸽子群也越发壮大了。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军鸽部队,陈文广得知消息后,立即给周总理写信,表达了希望自己培育的鸽子能够参军的愿望,周总理对此高度重视,经过考察后,批准了陈文广的请求。   陈文广领着他的鸽子,加入了昆明军鸽训练队,成了那里的教官,这些参军的鸽子也被授予特殊脚环,统一编号、建档管理,正式成为了“兵鸽鸽”。   他根据鸽子的特性,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他发现鸽子天生害怕红色,于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耐力训练。   训练时,他挥舞红旗,让鸽子持续飞行,当训练时长达到要求后,挥舞黄旗,指令鸽子休息,喂食时,则挥舞绿旗,久而久之,这些军鸽形成了条件反射,能够根据旗语指令行动。   陈文广不仅训练旗语,还不断优化鸽种,成功培育出不怕噪音、光线、电流、烟雾打扰,方向感极强且能长时间飞翔的优质军鸽。   他把国内的优质鸽种和美国带来的军鸽混血,培育出了中国自己的专业军鸽队伍,这些军鸽在后来的各种任务中表现出色,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罗布泊核试验中,军鸽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惊人的导航能力和无畏的斗争精神。   在现代战争中,高科技武器固然重要,但一些看似“老旧”的作战手段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这群“兵鸽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表现,是对生命力的诠释,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使命的忠诚,它们所传递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  

1 阅读: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