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一名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

陈志华观世 2024-12-11 16:56:08

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一名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到日本,没想到他从此杳无音讯,当中国养母脑出血瘫痪时,不停的惦念日本儿子,可日本儿子却依旧拒绝探望。 1945年,一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落下帷幕。中国在守卫国家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日本军队撤离中国,许多日本婴孩被遗弃在这片曾经遭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 就在这个冬天,哈尔滨的街头飘着鹅毛大雪。赵凤祥顶着寒风出门捡垃圾,希望能赚些钱养家糊口。就在他准备回家避寒时,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 赵凤祥出于好心询问男孩的情况,却发现这个孩子只会说日语。顿时,赵凤祥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日本人怀有深深的仇恨,但面对这个无辜的孩子,他又不忍心将其置之不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赵凤祥最终决定将男孩带回家。他的妻子李秀荣起初也十分惊讶,但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决定。夫妻俩给男孩煮了热粥,并叮嘱三岁的女儿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别人。 为了避免被邻居发现,赵凤祥夫妇将男孩藏在家中,悉心照料。他们给男孩取名赵连栋,教他说中文,希望他能尽快融入中国社会。然而,这个秘密最终还是被邻居们发现了。 消息一经传开,赵家立即成为众矢之的。邻居们纷纷指责他们是"卖国贼",就连亲戚也与他们断绝了来往。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赵凤祥夫妇依然坚持抚养赵连栋,他们相信,这个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为战争承担责任。 随着时间流逝,赵连栋渐渐长大,他的中文越来越流利,也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尽管童年时期常常遭受欺负,但他从未放弃努力。 最终,赵连栋找到了一份工作,娶妻生子,过上了平凡但幸福的生活。 然而,赵连栋内心始终有一个未解之谜——他的身世。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为寻找在华日本遗孤提供了可能。从1975年到1980年,仅有166名日本遗孤的身份得到确认。赵连栋渴望了解自己的根源,决定前往日本寻亲。 在出发前,赵连栋向养父母和妻儿承诺,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回来。他给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野板祥三,带着对未知的期待踏上了寻亲之路。 1994年,经过层层比对,野板祥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的父亲是一名日本军官,当年因撤离匆忙而无法带走孩子。父子相认的那一刻,两人相拥而泣,仿佛要将近半个世纪的分离一次弥补。 然而,这场重逢却彻底改变了野板祥三的人生轨迹。他决定留在日本,开始新的生活。他带走了14名亲人,却唯独没有带上抚养他40年的李秀荣。从此,野板祥三与中国的养家断绝了联系,再也没有音讯。 1997年,李秀荣因意外受伤,卧床不起。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再见野板祥三一面,但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2005年,88岁的李秀荣含恨而终,野板祥三并未出席葬礼。五年后,赵凤祥也离开人世,野板祥三同样未曾露面。有传言称他在东京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但真相如何,无人知晓。 (来源:青岛新闻网——《侵华日军遗孤回国后拒绝探望患病中国养母》)

0 阅读:2
陈志华观世

陈志华观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