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群盗墓贼带着100多斤炸药,来到左宗棠的墓前。一声轰隆声,坟墓便被炸开了。可他们后来竟自断手指,这是为何? 1971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现在江苏丹徒的一处墓园中。他们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囊,手里拿着镐头铁锹,四下张望着,似乎在寻找什么。 原来,这伙人竟是盗墓贼,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大清名臣左宗棠的坟墓。他们很快锁定了一处规模不大的坟包,迫不及待地开工了。 "轰隆"一声巨响,在墓园上空回荡,盗墓贼们欢呼雀跃,以为神功即成,谁知定睛一看,墓道只炸开了个缺口,离打通还远着呢。 无奈之下,他们又搬来十来袋炸药,足有上百斤重,牢牢堵在洞口,继续爆破。 几番爆破之后,墓道终于被彻底轰开,但同时也惊动了四野。 盗墓贼心知事情败露,顾不上休息,连忙钻进墓道,想抢些值钱的物件就走。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历经两个多小时的挖掘,墓室中空空如也,连棺木都看不见,更别提什么金银珠宝了。 眼看拼死拼活一场空,盗墓贼们个个面露凶色,有人建议索性把棺材砸了,说不定棺中还有点值钱玩意儿。 众人一合计,觉得有理,当即又是一阵挖土刨石,总算把棺木从下面挖了出来。 那棺木式样古朴,分量也不轻,八个大汉抬它也费了半天劲。 盗墓贼迫不及待地撬开棺盖,却发现里面只躺着左公的遗体,连块像样的陪葬品也没有。 一伙人面面相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有人恨恨地啐了一口,骂道:"什么东西,害我白忙活半宿,原来穷酸到这份儿上!" 眼见天快亮了,盗墓贼只得灰溜溜地撤退。 事后,左宗棠墓被盗一事并未被人发现,墓园很快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盗墓贼虽然逃之夭夭,但他们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本以为这么大的名人,墓里必有珍宝,谁知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们辛辛苦苦炸开坟墓,换来的却是一具骸骨,简直是奇耻大辱!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左公的遗体被他们扔在一边,实在是大不敬,愧对先贤。 盗墓后第三天,老九开始出现严重的失眠症状,另一名成员小李则声称经常梦见一位穿着清朝官服的老者站在床前。 年底的一个雨夜,7人在湘江边的一家小酒馆聚会。酒过三巡,老九突然拿起桌上的菜刀,当场砍断了自己的左手小指。 其他6人在某种集体心理暗示下,陆续效仿,最终,7人都自断一指。 这个案件直到1978年才被发现。起因是其中一名成员因肝病住院,在弥留之际向医生坦白了这段经历。当地文物部门随后对左宗棠墓园进行了修缮。 后来有研究者走访当年的参与者家属,发现这些人后半生都过得很不如意。 老九在1982年因肝硬化去世,临终前一直喃喃自语"对不起老将军"。其他人要么身患重病,要么经商失败。 这个事件在当地流传甚广,被视为"因果报应"的典型案例。 1985年,当地修建岳麓山文物保护区时,特别加强了对左宗棠墓园的保护措施。现在墓园四周设有24小时监控,并定期由专人巡查。 作为一代名臣,左公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不过,左宗棠一生最惊心动魄的经历,还要数平定新疆叛乱、收复新疆。 1874年冬,左宗棠在武昌的军营中收到了一份来自新疆的密报。 报告详细记载了浩罕汗国阿古柏的军事部署:在喀什噶尔驻扎2万人,在叶尔羌布置1.5万人,在库车和阿克苏各有8千人。 当时清廷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应优先处理台湾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暂时放弃新疆,集中军力保卫台湾沿海。这个方案得到了户部和吏部的支持,理由是新疆地区荒凉,军费开支巨大。 但左宗棠通过详细的战略分析提出反驳,他派人绘制了一份详尽的地形图,标注了新疆各绿洲、水源地和商道,论证新疆对帝国西北防线的重要性。他还提交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奏折,分析了俄国在中亚的扩张态势。 1876年4月15日,左宗棠率领湘军主力从兰州出发。 攻克喀什噶尔时,左军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战术。他们先派出小股部队佯攻南门,吸引阿古柏主力。随后主力部队从西门发起突袭,仅用3天就占领了这座重要城市。阿古柏撤退到叶尔羌后服毒自尽,其子阿古柏贝格投降。 1878年,当左宗棠准备收复伊犁时,得知总理衙门已与俄国签订《利伐几亚条约》,同意割让伊犁大部分领土。他立即上书痛陈利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外交谈判策略。他建议利用英国对俄国在中亚扩张的忌惮心理,通过英国施压俄国。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着手进行治理。他在各地设立农垦营,引进新式农具和良种,推广棉花种植。同时重建了被战火破坏的水利系统,修复了从库车到喀什的古驿道。这些措施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只可惜,左公虽然一生战功赫赫,但他毕竟参与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因此也招致不少非议。在有些人看来,他是个十恶不赦的老贼,死后不得好下场。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偏见,才有人铤而走险去盗他的墓吧。 但谁又能想到呢,左公的陵墓就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清白白,坦坦荡荡,既不张扬,也不媚俗,即便死后也不改其志。
[赞][赞][赞]左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