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杜月笙幼子杜维嵩理完发后,发现钱包被偷,老板以为他耍无赖,破口大骂: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2-11 23:16:00

1965年,杜月笙幼子杜维嵩理完发后,发现钱包被偷,老板以为他耍无赖,破口大骂:“你个小瘪三,再也别让我看到你…”哪成想,杜维嵩竟然因为这句话自杀了……   1951年,杜月笙躺在香港杜公馆的床榻上,体力几近枯竭。   当天,暴雨如注此时,陆京士原本计划于8月1日抵达香港,可因台风阻碍,航班被延误至第二天。   杜月笙盯着窗外的风雨,静默不语。   围绕在他床前的亲友们,纷纷劝慰着他。   次日,杜月笙终于得知航班恢复了,而陆京士是否能够顺利登机仍未可知。   家人决定暂时隐瞒这个消息,杜月笙却依旧充满信心,坚信陆京士必定能够按时赶到。   他坚持不肯躺在床上,宁愿坐在客厅,期盼着陆京士的到来。   正当大家准备开始进餐时,突然,电话铃声响起。   杜月笙的亲信朱文德从启德机场传来消息:陆京士已经顺利抵港。   所有人一听,脸上瞬间洋溢起久违的喜悦。   当陆京士赶到杜月笙的家时,他几乎是匆忙地走进了客厅。   在见到杜月笙时,他双眼盈满泪水。   杜月笙虽然奄奄一息,但依然努力支撑着。   陆京士尽管饱受疲惫,面容憔悴。   然而,杜月笙甚至连进餐的力气也没有。   大家紧张地为他补充食物。   杜月笙几乎再未能离开床榻。   陆京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   而孟小冬,这个杜月笙一生挚爱之人,也始终守在床前,虽心情悲痛。   在临终前的几天,杜月笙状态时好时坏。   当他稍微恢复些许精神时,他与陆京士开始商议起自己的丧事。   孟小冬泪如雨下,逃离了卧室,陆京士则默然听命。   杜月笙提出入殓时必须穿上他常穿的长袍马褂,要求一口好的棺材,骨必须先葬在台湾。   他的遗嘱草稿已基本完成,并由陆京士宣读。   在场的所有家人,却没有一个人对此提出异议。   杜月笙的生命力终于彻底消耗殆尽。   在最后一刻,他听清了洪兰友传达的蒋介石慰问的话语。   遵照他的遗嘱,家人及朋友们为他准备了楠木棺材,并于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葬礼。虽然杜月笙的愿望是在上海落叶归根,但他最终未能如。   他的后代的生活也令人注目。   杜月笙的第八子杜维嵩,在1965年时走向了尽头,年仅三十岁。   姚玉兰发现了躺在床上的儿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杜维嵩选择通过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虽然杜维嵩在死前与理发店老板发生过冲突,许多人因此猜测他可能因争执自杀。   作为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嵩的一生并不被外界看好。   然而,杜维嵩的悲剧并非单纯的家庭不和。   杜月笙一生最宠爱的是姚玉兰,1928年,他对她一见钟情,甚至不惜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才将她从舞台上“争取”到自己的怀抱。   在结婚后,姚玉兰明确要求避免与杜月笙其他妻子同住,因为杜月笙的前几任妻子关系不和。   杜月笙显然听从了这个建议,不仅答应了姚玉兰的要求,还在日后的生活中无条件宠爱她。   姚玉兰不仅能够处理好家庭事务,还能帮助丈夫拓展社会关系。   然而,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严格得几乎严苛。   虽然他深爱自己的孩子们,尤其是姚玉兰所生的四个子女,但杜月笙对待子女的要求一贯严格,不容忍任何懈怠。   大女儿杜美如年少时因外语成绩不理想,竟然被杜月笙用鞭子抽打。   家中的其他佣人都心生同情,但杜月笙却毫不心软。   杜月笙虽然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对家庭成员的财富观念却异常清晰。   即便在杜月笙病重之时,他留下的遗产仅有11万美元。   杜月笙一生白手起家,他不愿子女依赖他的财富,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独立自主。   1936年,杜月笙已年近五十,已经拥有了多个子女,然而,他与四房太太姚玉兰的儿子杜维嵩几乎没有施加任何严格的管教。   年事已高的他,更多的愿望是让杜维嵩享受生活。   与其他孩子不同,杜月笙过去总是以自己的经历为警示,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知识。   大儿子到小女儿都被要求努力学习,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然而,杜维嵩的成长却没有受到同样的严格要求。   姚玉兰并未对杜维嵩进行严格的约束,她更希望儿子能够平顺地度过一生。   杜维嵩上面有七个哥哥的保护,杜维嵩几乎从不为自己的需求担忧。   然而,杜月笙自己也不得不离开上海,而杜维嵩依然留在上海。   直到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才将全家接到重庆团聚。   杜月笙去世时,杜维嵩才刚刚二十出头。   杜月笙留给他的遗产并不丰厚,仅有的几万美元几乎无法支撑杜维嵩过上之前那种奢华的生活。   在一次外出理发时,他因为没钱支付被理发师羞辱。   杜维嵩陷入了深深的抑郁。   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曾经的“朋友”,都未曾意识到他的精神危机。   1965年,杜维嵩选择了自我了结。   参考文献:[1]白华山.杜月笙与上海市地方协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2):64-70

0 阅读: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