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二女儿偷偷潜回了祖国大陆,没想到准备离开时,她却傻眼了,怎么好像谁都认识我? 白崇禧的军旅生涯始于1916年,他进入保定军校。 毕业后,他在广西地方势力中崭露头角,与李宗仁两人在联合打败了旧桂军阀之后,白崇禧逐渐在新桂系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1926年,国民政府的成立,白崇禧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成功打败了孙传芳的军队。 1929年,蒋中正与白崇禧的关系因“江桂战争”陷入了紧张。 在蒋中正的领导下,桂系的白崇禧与李宗仁被视为“叛将”,两人被迫逃亡到越南。 经过几个月的流亡生活,白崇禧秘密返回广西,再度与蒋中正展开对峙。 然而,随着“中原战争”的爆发,桂系再次遭遇惨败,白崇禧和李宗仁不得不再次退回广西。 白崇禧与李宗仁在抗日战争期间重新联手。 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们指挥的广西军队与其他部队一道,与日军进行激烈作战,成功击溃了日军的两个精锐师团。 两人重回国民党政府的核心。 然而,1949年,国共内战的失败,白崇禧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 然而,在台湾,蒋中正将他从核心决策圈边缘化。 1952年,白崇禧被任命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并担任伊斯兰协会主席。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在他住所对面建立了秘密监控站,尽管如此,白崇禧并未显得过于焦虑,他时常外出活动,甚至有时会与跟随的特工开玩笑。 然而,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白崇禧的利用价值逐渐降低。 随后一次是电车脱轨,另一次是打猎时火车出事引起了外界的猜测。 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去世,享年73岁。 根据法医的鉴定,他死于冠状动脉梗塞。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表示,家族有遗传性心脏病的历史,这或许是他去世的根本原因。 蒋中正和其家族曾亲自前往白崇禧的葬礼并表示哀悼。 白崇禧的后代生活也令人注目 1986年,名衣着朴素的女性在人群中匆匆行走,与普通市民的匆忙不同,她的神态略显紧张。 这名神秘女子就是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 白崇禧身为回族死后被葬于台北的回教公墓,而他的子女们也大多远离故土,移居海外。 大女儿白先智在1946年赴美留学,按计划将于学成后返回家园,但因为战乱与政治局势的变化,直到12年后才与家人重逢。 白先慧则是父亲的次女,成年后也留学美国,且与政治纷争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尽管如此,白先慧与父亲的感情极深,尤其是当她在1966年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她深感失落。 当她来到台湾为父亲扫墓时,注意到墓碑的方向竟然朝向大陆。 白崇禧虽死,然而他至死未曾忘记故土。 白先慧心中暗自决定,要亲自回到家乡。 然而,白先慧的这一决定并未获得家人的支持。 白先慧作为白崇禧的女儿,身份特殊,若贸然前往大陆,可能面临极大的风险。 家人劝告她放弃这个想法。 时间流转至1986年,大陆上映了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电影《血战台儿庄》,该片客观地展示了国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而蒋经国也因此决定开放国军老兵回大陆探亲。 白先慧此时已年过半百,深知再不行动,或许就永远无法实现父亲的遗愿。 白先慧选择从香港进入大陆,并联系了李宗仁的遗孀李秀文。 李秀文早在1973年便移居广西,她的家成为了白先慧在桂林的落脚点。 抵达桂林后,李夫人安慰白先慧大陆的许多政策已经宽松。 然而,白先慧依旧保持警觉,初到桂林时,她刻意以最简朴的装束,混迹在人群之中。 几日后,她开始游历桂林的山水,走访父亲曾经的故居和母校。 白先慧虽然心情复杂,但她知道,自己已替父亲完成了曾经未能实现的心愿。 尽管她在桂林的行动非常低调,但在一次结账时,她的身份还是被服务员识破了。 服务员告诉她,他早已知道她的身份,并且称赞她的父亲是抗日名将,甚至还提到这些历史已成往事。 白先慧的这一行程让她深切感受到大陆对她家族的理解。 当她准备离开桂林时,机场工作人员发现她行李异常沉重,询问时她坦诚地说里面装的是桂林的土与漓江的石头,作为纪念品带回美国。 工作人员微笑着表示理解,甚至免除了她的行李费用。 参考文献:[1]谈方.蒋介石并未营救加伦——对《白崇禧回忆录》的一则考证[J].江汉论坛,1989(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