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7月7日,张作霖去找段祺瑞,调节皖系与直系的纷争。不曾想这却是个鸿门宴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2 00:12:53

1920年7月7日,张作霖去找段祺瑞,调节皖系与直系的纷争。不曾想这却是个鸿门宴,在会议上,徐树铮动了杀心,准备趁机将张作霖除掉。 1920年的北洋军阀政局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积蓄力量。 在这个时期,关外的张作霖正带领奉系军阀逐渐崛起,成为北洋政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直系和皖系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双方都在争相拉拢这位关外的实力派军阀。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时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开始寻求调停之策。他深知一旦直皖开战,不仅会打破北洋政府来之不易的统治局面,更会给民生带来巨大灾难。 徐世昌多次致电张作霖,希望他能出面调停直皖矛盾。张作霖表面上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表示支持,并多次公开表态愿意以中立身份进京调解两系矛盾。 然而在1920年6月,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张作霖暗中与直系的曹锟达成了反皖共识,两人约定在适当时机联手打击皖系势力。 这个秘密的政治联盟,不仅改变了张作霖的政治立场,也为后来的直皖战争埋下了伏笔。但在表面上,张作霖依然维持着中立调停者的形象。 6月下旬,张作霖应徐世昌之邀入京调停。皖系对张作霖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热情,段祺瑞甚至专门下令整修北京奉天会馆,作为张作霖的临时驻地。 段祺瑞认为,即便张作霖不会完全支持皖系,至少也会保持中立。这个判断源于张作霖此前多次表态支持皖系的立场,但段祺瑞没有意识到,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张作霖进京后,以中立调停者的身份与直皖两系展开接触。他在明面上做足了调停的姿态,实则暗中配合直系对皖系施压。 徐树铮对张作霖的除掉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7月5日,他以拜访之名前往北京奉天会馆见张作霖,实则是为了试探张作霖的警惕性。 在这次拜访中,徐树铮刻意表现出极度谦卑的态度,称赞张作霖曾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还特意提到段祺瑞有意推举张作霖担任国务总理一职,借此降低张作霖的戒心。 徐树铮向张作霖表示,段祺瑞已经与国会商议,认为张作霖是最适合担任总理一职的人选。他建议张作霖前往段祺瑞的团河府邸详谈此事,实则是在为两天后的鸿门宴做铺垫。 7月7日的团河府邸宴会,段祺瑞亲自设宴款待张作霖。宴会的布置看似隆重热情,但暗中已经做好了扣留张作霖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宴会当天段祺瑞特意限制张作霖随行人员的数量,只允许他带少数侍从入府。这个细节暴露了宴会的不同寻常。 在宴席间,徐树铮表现出过分的热情,这反而引起了张作霖的警觉。作为一个在东北闯荡多年的老江湖,张作霖对这种反常的热情格外敏感。 酒过三巡,徐树铮借接电话为由,将段祺瑞叫到另一个房间。他向段祺瑞提出要立即扣留张作霖,并计划随后将其处决。 但段祺瑞经过权衡利弊后,并不同意徐树铮的计划。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在北京杀害张作霖,必然会引发奉军的全面报复。 段祺瑞返回宴席后,用一句看似冷漠的话暗示张作霖赶快离开:"你赶紧回你的奉天,我这里不需要你再管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提醒张作霖危险已经逼近。 张作霖立即抓住机会,借口身体不适需要如厕,在侍从的搀扶下离开宴席。他随即从厕所窗户翻出,巧妙地逃离了团河府邸。 徐树铮发现张作霖逃脱后,立即调动廊坊驻军,试图在火车站截杀张作霖。然而张作霖早已改装易容,乘坐普通货车离开北京。 团河府邸的鸿门宴事件对北洋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失败的暗杀行动彻底撕破了张作霖与皖系之间最后的情面,成为直皖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张作霖回到奉天后,立即发出通电,公开宣布与皖系决裂。他随即调动奉军主力入关,与直系形成军事同盟,共同讨伐皖系。 在直奉联军的夹击之下,皖系的军事实力迅速瓦解。段祺瑞不得不下野,失去了在北洋政坛的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曾经显赫一时的皖系势力走向没落。 这次事件也极大地提升了奉系在北洋政局中的地位。张作霖通过与直系的合作,成功打击了皖系这个主要竞争对手,为奉系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直皖战争的胜利让直系成为北洋政局的主导力量。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随着皖系的衰落,直系与奉系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权力的角逐中,曾经的盟友很快就变成了对手。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这场新的较量再次改变了北洋政局的力量格局。 团河府邸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加速了北洋军阀体系的分化。军阀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尔虞我诈,最终导致了北洋政权的分崩离析。 对于徐树铮来说,这次失败的暗杀行动也带来了深重的代价。在皖系失势后,他不得不逃往日本使馆避难,最终在1925年被冯玉祥处决于廊坊,恰好是在他当年设计截杀张作霖的地方。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