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举行五核国会后,普京将动核武可能性降至最低!

两点钟史料料 2024-12-12 10:28:52

中方举行五核国会后,普京将动核武可能性降至最低!

中方召集五核国开会,短短几天以后,普京突然谈到自己对降低核威胁的理解,中方的意思,普京显然已经读懂了。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公民社会和人权发展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榛树”导弹在俄军中的列装可令使用核武器的必要性降至最低,他强调,现在各方需要完善的不是核学说,而是“榛树”,他强调足够数量的现代化导弹系统能令使用核武器的必要性处于几乎消失的边缘。

“榛树”是俄罗斯最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速度可达10马赫,以各国现有军事技术,基本不具备对这种武器的可靠拦截方案。11月因乌军动用美制武器袭击俄罗斯腹地,俄军首次使用该导弹对乌克兰进行了打击,此事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上,美西方一直落后于中俄。 而对于美西方的担忧,普京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次发射的“榛树”并未搭载核弹头,暗示“榛树”是可搭载核弹头的。不久前,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已经达成协议,俄罗斯未来将在白俄罗斯境内部署“榛树”。

普京这番表态,乍一看很有意思,按道理来讲,加强部署能够配备核弹头的高超音速武器,难道不是升级核威胁吗?为什么普京却说“榛树”能降低核风险呢? 其实普京的逻辑本质上就是冷战期间“以核制核”的变体,我们知道,美苏冷战曾进行过长期的核竞赛,具体就是不断扩大核武库的同时,升级战略打击力量,扩大对对方的核威胁,所以时至今日,美俄两国的核武库依然傲视全球。

大家都知道,美俄两国的核武器都足够摧毁人类文明几个来回了,为什么还要不断扩大核武库呢?这不是“无用功”吗?如果有朋友存在这样的疑惑,那是因为不了解美苏当年核竞赛的本质。它们试图建立起的,是针对对方所有核武发射设施的一次性摧毁,包括导弹发射井、发射车、战略轰炸机的机库以及战略核潜艇等,以此避免自己也遭到核打击,所以当对方的核武库数量增长时,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投入更多的核弹头才能够瓦解对方的所有核弹发射设施,这才是美苏一度持续扩大本国核武库的本质。

因此理论上,一种具有足够威胁性的且几乎无法确保拦截的高超音速导弹,确实能够对对方构成足够的威慑,迫使对方不至于触发核红线。 一直以来,有关核军控,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两种方案,一种就是以上提到的通过战略威慑的方式,另一种则是建立核军控框架,同步削减核武储备。冷战后期,美苏其实已经相约裁剪核武库了,多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因为俄乌冲突,导致有关框架被破坏,核军控进程被迫叫停,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普京认定“榛树”能限制核威胁,当然客观上,咱们不排除普京只是为自己加强部署“榛树”寻求一个依据,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普京这番表态的六天以前,中方才作为五核国机制协调员,在迪拜召集举行了五核国专家会,沟通核政策等问题。

自打俄乌冲突以来,再加上半岛局势升级等因素,当前全球核威胁对比过去明显有所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召集五核国开会,无疑对降低全球核风险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也体现出了中国的爱好和平以及对全球安全的责任心。

而从普京本次表态来看,中方举行五核国会议的用意,普京已经率先读懂了,所以六天以后,主动宣称要将动核武的可能降至最低,可见普京对中方的支持。

但是支持归支持,当前全球核军控进程遭遇重大阻力,如果一味靠战略威慑来确保核红线不至于被触碰,风险反而可能会越来越大。当前最重要的,是各方团结起来,共同寻求给局势降温,局势降级,就意味着核风险降级,这也是中方一直努力着的。

0 阅读:49
两点钟史料料

两点钟史料料

深度解读,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