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将军”冯玉祥在他1933年1月15号的日记里写了一桩事儿,说他当时割据河南

沁说 2024-12-13 10:10:57

“倒戈将军”冯玉祥在他1933年1月15号的日记里写了一桩事儿,说他当时割据河南,心血来潮跑去村里闲逛:“前屯走走,问农民每天用几顿饭,他说两顿饭,是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均是小米”。

早饭吃小米粥,晚饭吃小米饭,这就是民国时候河南地区农民的饮食标准。

一天三顿饭好像天经地义,其实哪怕到现在,仍有些地方的人是吃两顿的,没有午饭这一说!

我记得年幼时听邻居老爷爷讲,他十几岁的时候,吃豆角饭能干一脸盆,一天两顿,所以吃得多、饭量大。

要说为啥过去的人只吃两顿,理由很扎心:纯纯就是穷,少吃一顿省不少钱。

不过在宋以前,不管你啥阶层,都是一天吃两顿,俗称“朝食”(早餐大约上午九、十点左右)和“飱食”(晚餐大约在下午三、四点左右)。

东京梦华录里有写到,摊贩们只卖早点,食店只卖晚餐,只有酒楼才既卖早点又供晚餐还顺带卖卖酒。

像梁武帝萧衍更是个节约的狠人,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光吃蔬菜,咱也不知道他咋扛得住的!不过他活到了86岁,估计适当的饥饿有助于长寿……

范仲淹幼年丧父,跟老妈两人生活很紧张,他十来岁时候借住在寺庙僧房里读,便是煮一锅稠粥,等冷却后分成四块,早餐吃两块、晚餐吃两块。

《红楼梦》贾府那样的高门大户,少爷小姐们也是吃两餐饭,但小点心、小吃食不缺,饿不着他们,各自还有小厨房祭五脏庙。

三餐当地从什么时候成为习惯的,并没有确切的讲法。最开始是不差钱的阶层,从两餐之间的点心过渡到“昼食”,也就是中餐。

比如明朝的小说《三言二拍》,便出现“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的诗句。

现在咱老百姓能“多吃一顿”并且荤素搭配,背后是经济的增长、文明的进步。

0 阅读:2332
评论列表
  • 2024-12-13 10:27

    你怪扯淡 适百里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这个是逍遥游里面的原话

    烟山影 回复:
    他这三餐是一天的吗?古人步行百里当天返回,一天就是二百里啊?除非是坐马车,不过庄子的时代平民恐怕没那个待遇。
  • 2024-12-14 08:34

    以前农民大早趁天凉上地,9-10点回来吃饭,饭后天凉就继续上地,天太热干家里活,下午类似,都是一天两顿。

    红色警戒ra2 回复:
    没听说过锄禾日当午吗?那可不是瞎说,是真实写照
  • 2024-12-13 18:20

    古人是两餐,现在三餐也是生产、工作需要吧

    柳随风飘 回复:
    宋朝就是三餐的
  • 2024-12-13 16:56

    柴火贵,多做一餐没柴,柴米油盐,柴排第一

  • 2024-12-14 08:32

    1978年,县直机关假期值班,两顿饭,早上九点吃饭,下午三点吃饭。

  • 2024-12-14 09:55

    工作的话可不得三餐!务农就用不着!

  • 2024-12-17 14:25

    我小时候夏天都是吃三顿饭,冬天天短就吃两顿饭,后来分地自己种,当年粮食就吃不了了,冬天也吃三顿饭了!

  • 2024-12-19 22:16

    少做一餐饭不但节约柴火而且节约功夫!

  • 2024-12-14 10:09

    文科生自然无法理解,古时农忙时节吃三餐,闲时吃两餐。而城里工人、贩夫走卒是吃三餐,出劳力的嘛,中午不吃点是顶不住的!你个码字的能懂得起?

  • 2024-12-17 20:42

    桌子上的那些古碗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