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董”,各自都是什么结局? 真实的历史跟《三国演义》上的描绘还是有区别,诸侯并没有“十八路”这么多,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实际上在曹操发矫诏组织“讨董联军”后,相应的诸侯只有十位,再算上曹操和以及当时依附袁术的孙坚两个人,就是十二人。 最后再加上广陵太守张超,一共就十三个人,不过中国的传统话本里,似乎对“十八”这个数字有某种莫名其妙地喜好,,比如“隋唐十八条好汉”等等,所以会被《三国演义》多加了五个人,凑成“十八路”,也不足为奇。 那么,这十三个人,最后的下场,究竟如何呢? 首先,曹操和孙坚两个人,自不必说,成为了三国之中两个国家的开国者,虽然都是死后封的皇帝,但是魏和吴毕竟也要讲究一个“礼”,所以曹、孙两人即使去世了,也能在庙里吃冷猪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就是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说实话,你很难想象他们两个人占尽优势,最后竟然都摔了个惨的:袁绍“逆风超神,顺风无脑”,实力仅有一郡之地时,能够运筹帷幄、智计百出,最终反杀公孙瓒和韩馥,夺取冀青幽并四洲膏腴之地。 结果到了后来,面对曹操占尽兵力优势时,反而一着不慎,被曹操火烧乌巢,在官渡被打得大败,最后含恨而终。 至于袁术就更像一个笑话了:盘踞淮南时,几乎是南方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后来意外得到传国玉玺,一夜之间就像换了一个人,坚持要干出称帝的蠢事,最后成为众矢之的,连口蜂蜜水都喝不上了。 剩下的人里,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从官位上看,明显比其他的太守、国相之流高出一筹,但这三个人的下场也算不上太好:韩馥被袁绍欺骗,让出冀州后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最后被迫自杀。 刘岱则死于青州黄巾军之手,客观促成了曹操能够收编黄巾起家;孔伷则下落不明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这三个人中,王匡被妹夫胡母班联手曹操击杀,并且并吞其兵力;桥瑁跟刘岱有仇,最后被刘岱杀害;袁遗是袁绍的远房兄弟,死于乱军之中。 不过要说结局最让人唏嘘的三个人,那就莫过于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还有济北相鲍信了。因为这三个人的生死,其实都跟曹操有很密切的关系,张邈和张超是兄弟,也都是曹操的好友,可最终却跟曹操翻脸,死在了对方的手中。 至于鲍信,他在某种程度上,是第一个看好曹操的人,可以说是曹操的“天使投资人”,但最终却为了救曹操,死在了黄巾军的围攻中。 不得不说,这“十三路诸侯”,最后的结局,都有一种历史的残酷感。
兵荒马乱的年代,杀来杀去的,都够呛。瓦礶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纵横沙场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