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伍子胥出昭关”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的人性。如果事情有大害,也有小利,人们就会为避大害而舍小利。 正如墨子所言: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非得已也。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楚平王杀死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全国通缉伍子胥。 伍子胥只得外逃,逃至昭关时,不小心被守关士兵抓住了。他询问守城士兵,知不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他。 士兵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伍子胥骗士兵说:他怀疑我偷了他的夜明珠。你刚才也搜查了,没有发现夜明珠吧。如果你把我交给楚王,我就告诉他是你拿了夜明珠。 见谎话起了作用,他接着吓唬士兵: 你把我交给楚王,一定是为了赏金和封侯,可如果楚王怀疑你偷了夜明珠,别说赏金封侯了,就连你的脑袋恐怕也保不住了。 士兵一时搞不清伍子胥所言是真是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权衡利弊后,无奈放走了伍子胥。 在守城士兵看来: 抓住伍子胥,把他交给楚王,后果可能有两个: 一是伍子胥所言是假,士兵可能就会赏金封侯,但这毕竟是身外之物;二是伍子胥所言是真,楚王怀疑士兵拿了夜明珠,那就是杀头大罪,这是拿命去赌。 因此,为避大害而舍小利,就是明智之举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士兵只得放掉伍子胥。
韩非子“伍子胥出昭关”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趋利避害的人性。如果事情有大害,也有小利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2-14 22:45:0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