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这句话是张景岳说的,意思是人到了中年,趁着身体没有大虚,应该对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进行修理一番,这样才能使元气复常,巩固身体的根本,保持至少一半的元气尚存。 为何要在中年大修?人的一生就是旅途的一生,就像车一样,一开始是加满油的,出厂都是新配置,开到一半是油只剩下一半了,各个零件也磨损了,那么就要停下来加一加油,进服务站休息保养一下,加加水,换换轮胎。 人还不如车呢,毕竟人的零件不好配还贵。所以中医说,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其实阳气也自半,而老百姓也感慨,四十岁过后,精气不如年轻人了,老了,拼不过年轻人了。 而人哪个没有年轻过,年少易轻狂,熬夜、纵欲、过劳、贪凉等,在临床上原本是老年人的病,现在20多岁的小年轻,一抓一大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关节肿痛,四肢怕冷,说句不好听的,还没到40岁呢,元气都损耗过半了。 车的零件换一下就行,直接能将外来的变成车自己的,但人还不一样,要将外来的换成自己的,还要经过转化,中医说的阴从阳化,通俗的说阴气自半了,阳气也自半了,这时候就要补阴补阳,补阴, 人们就会想到熟地、当归、阿胶、肉苁蓉等,补阳就想到用肉桂、干姜、附子、巴戟天、仙灵脾等。但如果你直接将熟地、当归、阿胶倒到嘴巴里面去,除了腹胀,痰多,没有其他得益,什么原因? 你没看到吗?30岁前怎么吃腰围还只是二尺,到了45岁后喝水都三尺、四尺,啤酒肚、游戏圈、大象腿,麒麟臂都来了,脾主肌肉,肌肉松驰了,说明脾胃功能差了,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差说明转化能力差了,那么外来的东西转化成自身的东西能力就差了,不然有钱人就会长命百岁了。从这里就看出来,年纪大,消化差, 所以年纪大的人现在提倡清淡饮食,因为消化不掉,变不成营养就变成了痰浊,那么三高、五高就来了。 所以进补要趁年轻,年纪大了,米饭都消化不了,还指望能消化熟地、阿胶这些滞腻的东西? 转化不了又拿什么补益,这时候如果想靠运动可行吗?强壮身体靠的是能消化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在此基础上,再去运动,运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而己。 不信,不吃饭去跑个马拉松,看看身体变强壮了还是变虚弱了? 而老年的病不是一日就得了,所以《备急千金要方》说:“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很多老年病是中年后逐渐演变而成的;有一患者,四十多岁开始四肢冰冷,详细一问,年轻的时候大冬天经常穿裙子,一患者,年纪大之后得了胃寒病,一问年轻时每天一杯冰饮, 还有一患者是珠海那边的,是个水产养殖户,年轻的时候没事,今年刚过四十二岁,关节开始肿胀,去医院一检查得了关节炎......而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一个爸爸带着10岁的小孩去登山突然就归西了, 孩子还以为爸爸只是睡着了,却不知道他永远都醒不过来了......,所以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不是不还,是时候未到。 但在中年时期逐渐出现一些衰弱的表现,但远比老人要气血旺盛、脏腑充盈得多,如果能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还来得及补。调养得当的老年人老当益壮,而过度消耗的年轻人爬山可能还不如老年人呢。 所以人到中年,先是节流,再要开源,节流就是保精,节欲,宁神、多睡,少耗,开源不是要吃补药,而是调整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在有病浅中治,肾精不足的注意补精,同时适当运动。好的身体才能安享晚年,不然自己受罪,还拖累子女。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