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个七旬老人来到部队驻地,看到部队的王团长后,七旬老人心酸地说:"我

文山聊武器 2024-12-18 19:51:12

1996年,一个七旬老人来到部队驻地,看到部队的王团长后,七旬老人心酸地说:"我不是逃兵,我原来是战斗英雄,请你帮帮我吧!" 1996年,一辆军用卡车在漫天风雪中缓慢行驶,车上的战士发现雪地里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战士们立即停车查看,发现老人已经失去知觉,立即将他送往部队驻地。这位老人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物,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证明文件。 老人被送到团部卫生所后,医生发现他是因体温过低而昏迷。经过一番救治,老人终于恢复了意识,当他知道自己身在沈阳军区第六十四集团军炮兵团后,立即从床上坐起。 面对站在病床前的团长王永久,老人挺直了腰板,用颤抖的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任务已完成,请首长指示!" 这突如其来的报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突然间,王团长想起了团部荣誉室里的一张老照片,那是一张在石家庄战役中拍摄的战斗英雄合影。王团长立即派人取来照片核实,照片上年轻的战士和眼前的老人,除了岁月的痕迹,五官轮廓完全吻合。 经过详细核查,老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参战经历和部队记载的历史档案完全相符。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当年在石家庄战役中,带领部队成功占领制高点的英雄排长常孟兰。 从1948年离开部队那天算起,常孟兰整整找了48年才找到自己的老部队。他没有要求任何待遇和补偿,只是一直重复着那句:"我不是逃兵,我是来报告任务完成的。" 在部队荣誉室里,常孟兰指着那张泛黄的合影,向在场的官兵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那是他和战友们占领制高点后拍摄的胜利留影,也是他此生最珍贵的见证。 1945年秋天,常孟兰在石家庄走亲戚时被八路军俘获,八路军在查明他的身份后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给了他盘缠让他回家。 面对八路军干部的邀请,常孟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 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常孟兰很快就掌握了战斗技能。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作战勇猛,不久就被提拔为机枪班班长。 经过多次战斗的历练,常孟兰被编入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在这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1947年10月的清风店战斗,是常孟兰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敌军仗着空中优势,对八路军阵地进行低空扫射,战场形势十分危急。 常孟兰利用地形优势,架起机枪对准低空飞行的敌机进行射击。 子弹打光的那一刻,敌机冒着黑烟栽向远处的山坡。 这次战斗的消息传到了总司令聂荣臻那里,他专门发来嘉奖电报。常孟兰也因此荣获特等功一次,并被提拔为排长。 石家庄战役中,常孟兰带领二排担任主攻,肩负着占领制高点的重任。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战役走向的关键任务。 二排在常孟兰的带领下,仅用十几分钟就突破敌人火力封锁,占领了山顶阵地。这次战斗的胜利为整个战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在战后的合影中,常孟兰和战友们的笑容定格在了那个胜利的时刻。这张照片后来被保存在炮兵团的荣誉室里。 1948年底,常孟兰和他的战友们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部队急行军240里后遭遇敌军,为了保证大部队顺利转移,八连被命令留下阻击敌人。 二排被派往前沿阵地,常孟兰带领仅剩的七名战士守住第一道防线。 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恶战。常孟兰和战友们用有限的弹药,采取灵活的战术,成功拖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 在这场战斗中,常孟兰和战友们始终坚守阵地,即使在敌军坦克压境的危急时刻也不曾退缩。 这场战斗最终以常孟兰一人生还而告终,但他们成功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 战争结束后,常孟兰踏上了寻找战友家属的征程。他用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那七位牺牲战士的家人。 然而,没有军队的正式证明,战士家属们无法相信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消息。这让常孟兰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原部队,给战友们一个交代。 在寻找部队的漫长岁月里,常孟兰来到石家庄陆军学院的靶场当起了清洁工。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军人,让他始终与军队保持着联系。 在靶场工作期间,他结识了军事学院副院长王定庆。通过王定庆的帮助,常孟兰终于得到了部队改编后的消息。 为了筹集去东北的路费,年迈的常孟兰不得不四处借钱。在1996年春节前夕,他只留下一句"找老部队复命"就踏上了寻找之路。 这一寻找,让他终于在48年后回到了部队。虽然部队已经改编成炮兵团,但那张保存在荣誉室的老照片,证明了他的英雄身份。 部队想安排常孟兰去荣军院养老,但他婉拒了这份好意。他只想找到当年的连长何有海,确认那天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 2005年,常孟兰带着这个未解的疑问离开了人世。他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集结号》,感动了无数观众。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