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

马二历史趣闻 2024-12-19 12:04:44

“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刑犯把自己珍藏好多年的宝贝交给狱警,想靠着这个来躲开死刑。   1952年的昆明监狱,周磐,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正徘徊在生死边缘。周磐的一生,如同大时代下的缩影,从湖南军阀到国民党高官,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与矛盾。   1893年,周磐出生于湖南宝庆的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他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兵法军事。回到湖南后,他投身湘军,并迅速崭露头角。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与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的彭德怀有着复杂的关系。彭德怀曾是他的部下,因其勇猛和才干,得到周磐的提携。   命运却让这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彭德怀成为了忠诚的共产党人,而周磐则选择追随国民党。   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周磐在国民革命军中地位逐渐上升。彭德怀在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从此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周磐虽心有不满,但始终未对昔日部下下杀手。   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周磐虽短暂复出,但在解放战争失败后,随国民党残部撤至云南,最终于1950年被解放军俘虏。从权倾一时的军阀到阶下囚,他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在死刑的阴影下,周磐拼命寻找自救的办法。他忽然想起自己藏匿了近30年的一件国宝——皿方罍盖。这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重器,周磐希望以此作为“赎罪”的筹码,换取生还的机会。   一天清晨,监狱内的铁门被狱警打开,天色阴沉,几束阳光透过监狱高墙上的小窗口投射到冰冷的水泥地上。周磐坐在角落的木板床上,眼神迟钝,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   他起身走到门前,低声喊道:“狱警同志,我有重要的事情报告。”狱警起初并未在意,依旧埋头整理手中的文件。周磐急切地补充:“我手里有一件国宝,希望能够上交给国家。”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监狱管理部门,最终送到了云南省有关领导的案头。省里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刻派专家前往监狱核实情况。   几天后,一支小队由文物专家和狱警组成,前往周磐的牢房展开调查。那天,监狱内气氛显得格外严肃。狱警们按照程序将周磐押送到一间专门的审讯室,几位穿着便装的文物专家已经等在那里。   审讯室灯光昏黄,木质桌椅显得陈旧却沉重。专家们坐在桌前,观察着眼前这个形容憔悴的囚犯。他们中一人开口问道:“周磐,你所说的文物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周磐抬起头,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急切:“那是一件青铜器的盖子,叫做皿方罍盖,是从湖南带到云南的,藏在我的住处。只要你们去找,就能找到。”   经过长时间的搜查,终于,在一处隐蔽的木箱里,皿方罍盖静静地躺在那里。它被一层厚厚的棉布和牛皮纸包裹着,外层还用油布封住以防潮湿。   消息传回后,云南省有关领导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对如何处理这件文物以及周磐的请求进行讨论。会上,各方对皿方罍盖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件文物不仅是商代文化的重要遗存,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对于周磐能否因此免罪的问题,意见却并不一致。   在随后的几天里,会议讨论越发激烈。有人提出,周磐确实保管了这件国宝多年,虽然其获取手段不光彩,但如果没有他的保存,或许这件文物早已毁于战火,国家应对其作出适当宽容。但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当时全国正处于镇压反革命的关键阶段,周磐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罪行累累,必须依法严惩。   一天傍晚,周磐被再次带到审讯室。他抬头看着坐在对面的几位领导,等待最终的裁决。领导平静地说道:“你上交的文物确实是国宝,国家会妥善保管。你的罪行不因这一文物的存在而改变。根据法律规定,你的死刑判决维持不变。”   周磐沉默无言,他的最后一搏彻底失败了。这件皿方罍盖从此被正式收归国家,结束了它被私人占有的历史。领导们表示,周磐获取文物的手段虽然不合法,但文物的存在对于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它将被送往合适的博物馆妥善保护。   虽然周磐的生命戛然而止,但皿方罍的传奇却远未结束。与盖子不同,皿方罍的器身早已流失海外,成为国际收藏界的珍稀宝物。   1925年,器身被石瑜璋转手卖给一位英国人,随后辗转多国,最终被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所得。1992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偶然在日本见到了它,并首次确认其与皿方罍盖子的完整关系。   回归之路却充满波折。2001年,新田栋一决定将器身拍卖,但湖南博物馆因经费不足未能成功竞拍。器身最终以924.6万美元的高价被法国收藏家收入囊中。此事引发了国内外文物保护界的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国宝回归的迫切性。   直到2014年,皿方罍器身再次进入拍卖市场。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政府的努力下,湖南省博物馆筹措了足够的资金,最终以高价成功购回了这件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国宝。同年6月28日,皿方罍盖与器身在湖南省博物馆实现了历史性重聚,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1 阅读: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