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人生走到尽头,临终前握着妻子曹秀清的手:我死后,你千万别去台湾,就留在大陆,我们不能忘恩负义……你跟着我吃了这么多苦,我对不起你。 曹秀清是个很有胆识的女人,她的父亲是陕西著名商人曹万滋,杜聿明和她算是老乡,小时候就很熟悉,最后两家结为亲家。 婚后,二人生活幸福美满。当时受革命思潮影响,杜聿明赴广州读书,入黄埔军校为首批学员。虽远在广州,妻子却大力支持。不久,得蒋介石器重,杜聿明崭露头角,成为高级将领。 1948年淮海战役,黄百韬遭解放军包围。为扭转被动局势,杜聿明受命出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坐镇徐州,然终难挽败局,兵败如山倒,被解放军俘获。 1948年杜聿明被俘,远在上海的曹秀清毫不知情。她仅知晓国民党在山东战败,多次探寻丈夫消息,却一无所获。一年后,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铺天盖地,曹秀清以为丈夫已经离世,便在朋友的帮助下,去了台湾生活,殊不知,她的丈夫没有离世,而是在功德林监狱。 杜聿明被俘后,被羁押于北京功德林监狱。此处关押者并非仅他一人,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亦被囚于此,如王耀武、郑庭笈等。起初他们都以为,他们会接受人民审判,免不了一死,但是随着时间一年一年,他们慢慢发现,好像共产党在优待他们。 有几件事,令杜聿明体悟到共产党的伟大。 其一,在关押期间,战犯们每天遵循着规律的安排,半天用于学习,半天投身劳动。他日常的工作涵盖为农作物浇水施肥,偶尔也肩负喂猪之类的任务。亲自参与劳动,他更加明白了当年国民党中的腐败,他对粮食的来之不易有了深切的体悟。60年代国家艰难之际,他眼见诸多狱友深陷吃不饱的困窘。而看守他们的解放军战士,每日伙食亦仅是稀饭馒头而已。对比之下,他们这些战犯所得到的待遇却颇为优厚,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若他们果真是 “将死之人”,为何还能受到这般优待呢? 其二,监狱管理人员对战犯们的伤病予以妥善医治。杜聿明和王耀武由于连年征战,身体多处负伤,健康状况堪忧。每次他们前往医院就医,全程皆无需佩戴手铐,身旁亦无重兵看守。即便病情严重,管理人员也会及时将他们送往医院,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这种尊重和关怀,使他们在身体得到救治之际,内心亦受到极大触动。 其三,共产党人公私分明的品质也让杜聿明深感敬佩。有一次外出劳动,杜聿明在果园里看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捡到几个苹果后,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毫不犹豫地交给了管理员。杜聿明好奇地问小姑娘缘何不自己享用。小姑娘坚定作答,称苹果乃公家之物,不可随意食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身为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逐渐领略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这种伟大并非源于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与细微之处的坚守之中。 当然,让杜聿明最想不到的是,毛主席会下令特赦战犯。1959年,狱中传来喜讯:国庆10周年之际将特赦一批战犯,后续亦会分批特赦,但有条件,须为确已改恶从善者。众人闻之皆惊愕,不知何人将获释。 等到首次特赦大会之时,杜聿明听到自己的名字,顿时热泪盈眶。再看那些刚被点到名字之人,皆嚎啕大哭。他全然未曾料到,自己竟会被特赦。 出狱后,周总理专门请他吃饭,询问他有什么愿望,周总理作为曾经他的老师,他悲痛不已,他告诉周总理,希望可以和家人团聚。周总理满足了他的愿望,派人和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此时,曹秀清也突然收到一封信,说杜聿明还活着,并且得到了特赦,在北京生活着,曹秀清也悲痛交加,十年了,她早就以为丈夫去世了。 当时曹秀清这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了照顾孩子读书,她已经在美国生活,得知丈夫还活着,她当即做出抉择,回国和丈夫团聚,1963年,在众人帮扶下,曹秀清与阔别14载的丈夫杜聿明重逢,她亦将此喜讯告知女儿和女婿。 杜聿明在北京的生活顺遂。他有工作,亦有住处。曹秀清见丈夫安然的模样,感动万分,她未曾料到新中国待杜聿明这般优厚。 就这样,他们在北京一起生活着,期间,他们的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多次来北京探亲,当时还受到周总理的热情招待。 1981年5月初,杜聿明已处于弥留之际。他告知她:“共产党待我们如此之好,我死后,你莫要前往台湾,就留于大陆吧。”杜聿明逝世后,中央为其举行了一次追悼会,并且让媒体报刊,刊登了这个消息。 多年来,曹秀清偶然去台湾看望子女,一直在北京定居,1983年,曹秀清当选为政协委员,她秉承着丈夫的遗愿,积极为祖国统一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1984年,曹秀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