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刘锡琨忙里偷闲,侦察完后,到镇上剃头。不料被街上的伪军便衣认出,等刘锡琨发觉,伪军已将其包围。刘锡琨暗叫不好,推开剃头师傅,掏出驳壳枪对天连开两枪,顿时间集市大乱。 1939年秋,位于桓台、临淄交界的六天务村热闹非凡,四处的老乡纷纷前来赶集,大集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八路军侦察员刘锡琨深知这个时候就是获取情报的好机会,早早的他就一身农民的打扮,骑着自行车来到六天务村,先是寻找各处的联络员,对暗号接情报,而后又到伪军日军经常出没的几处地方蹲守。 完成任务后,刘锡琨一看天,估摸着离天黑还有好一会,为时尚早,他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早已经长得不成样子,虽说自己一身农民打扮,可是也没见哪个农民留着这样长的头发,另外,长头发浓胡须的也太明显,容易被敌人的探子注意到。 再三考虑,刘锡琨决定忙里偷闲,去剃头房,好好地打理打理。他先是把自行车放在了庄南头的一个朋友家中,接着信步来到桥南的一家剃头房,他和理发师傅热情地打起招呼,这个时候人还不多,刘锡琨坐在剃头房外的凳子上,准备理发。 师傅熟络的操持着剃刀,刘锡琨一边和他摆龙门阵,一边假密切注意着大集上的情况。六天务村情况特殊,不远处有伪军的一个据点,由于是两县交界,敌人对此地的控制并不是十分强,八路军的力量也渗入此处,当地老乡们多暗地里支持八路军。 此时刘锡琨突然和人群中的一个人打了个对视,那人匆匆在人群中一闪而过,但是两人都看见了对方,刘锡琨觉得此人很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是谁。可他转念一想,如果是朋友的话,他一定会过来打招呼。想着想着,刘锡琨警觉起来。 果然,那人其实是伪军手下的一名密探,经常在桓台县各个村子出没,刘锡琨是桓台县人,所以此人和刘锡琨打过几次照面,认得他。 此人没想到今天能在大集上遇到刘锡琨,更没想到会在那里悠哉的剃头,他觉得这是个邀功的好机会,当即跑到伪军据点,向伪军队长曹家润告了密。 曹家润一听是刘锡琨,忽然从凳子上跳了起来,下意识地摸了摸别在腰间的枪。他知道刘锡琨的枪法和武功,对其可谓是又恨又怕:“你确定就他一个人?”那人凑到跟前,轻声说:“一进村我就盯上了他,就他一个人。” 曹家润大喜过望,大声地喊着集合,他亲自挑了二十多个人,一律便衣配短枪,这次可不能让刘锡琨跑了。准备好之后,曹家润亲自带着人急急忙忙的往大集上赶,一路上,曹家润不断的嘱咐手下:“记住了,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慢慢的包抄过去,到眼前再下手,这次抓活的,我就不信,他刘锡琨就是有三头六臂,这次也跑不了了。” 这伙人很快就来到桥头,曹家润一个手势,队伍纷纷散开,从几面准备包围剃头房。曹家润对着旁边两个手下说道:“你们两个,假装剃头,靠近他,想办法帮他搂住。”赶集的老乡们都认识是曹家润,这下看到他带人一幅气势汹汹的样子,以为又要做什么欺行霸市的事情,惹不起还躲不起,众人纷纷闪躲开来。 这一切都被刘锡琨看在眼里,他故意不声张,继续和理发师傅摆龙门阵。心中却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他的余光瞄到那两个大汉鬼鬼祟祟的,离得越来越近。 突然,刘锡琨抬手拍了拍师傅,头才理到一半,只见他猛起身,刹那之间,披着披布就往剃头房里面冲,一进屋子,就见身上的披布拿下来,随手竖起旁边的长条凳,将披布蒙上去,立在窗户旁边。接着又掏出腰间的枪,冲着窗户外的上空,趴趴就是两枪, 枪声一响,集市上的人乱做一团,挤来挤去,刘锡琨随手拿起一个破斗笠往头上一扣,外衣一脱,迅速地闪出门,混进人群中,一下子就不见了。 曹家润这才反应迟了一些,枪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回过神来,他急得向手下大喊:“愣在那里干什么,冲进去,别让他跑了!” 最近的两个手下透过窗户看到那披布,以为刘锡琨还在房子里,可也只是盯着,不敢上前一步,生怕稍微一探头,就被刘锡琨的枪法给报销了。赶过来的几个手下也不敢冲进去,只是在外面一个劲地大喊:“刘锡琨,你跑不了了!” 曹家润则缩在最后面,喊了好一会儿,见里面一点响动都没有,加上曹家润一再命令,几个人才壮着胆子,慢慢地靠近,那个报信的悄悄摸到门边,透过门板缝往里面一瞧,压根就没人。 曹家润气急败坏:“上当了,给我找,我就不信他会遁地,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到!”理发师傅也觉得奇怪,明明看着刘锡琨进去了,怎么人就没了呢? 几人把剃头房里里外外搜了好几遍,又把周围的几处房子搜了一遍,仍然没有找到,最后,一行人也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据点。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一个带着破斗笠的人忽然出现在剃头房,让师傅理发,师傅热情地答应着,听着却觉得此人声音耳熟,只见那人缓缓的摘下斗笠,正是刘锡琨,只见他笑嘻嘻的说道:“师傅,我是来还你斗笠的,随便把我这半成品给处理处理。”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