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没我!”2013年,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当着众人的面转身推门离开,现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这可是最后的审核阶段,赵本山为何会突然失控? 信源:哈文疑从央视辞职曾终结赵本山连上18年春晚纪录.--2015年08月08日05:34.--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提到春晚,不少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合家团圆”、“年夜饭”、“守岁”这些关键词。 春晚这台戏,几十年来,成了中国年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地方藏着咱们几代人的回忆,也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在这部大戏里,小品绝对是观众最期待的表现形式之一。 提及小品领域的泰斗,非赵本山莫属,他之于春晚,犹如调味品中的香辛料,使得春节晚会的“年味”更浓郁,令亿万观众的笑声宛如泉涌。 赵本山在春晚的舞台上,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 自1990年初次登上这一舞台,他随后多年持续亮相,成了春晚中固定的一道风景,更被视为众多观众心中必不可少的春节盛宴。 他的作品如《卖拐》、《不差钱》、《昨天今天明天》等等,至今仍为民众所乐道,随便提起一段,便可激起人们的集体回忆。 他的小品,绝不仅仅是为了搞笑,更重要的在于它们紧贴民意,能触及普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运用东北方言特有的风趣,将社会现象和人民日常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因此赢得了“小品之王”的美誉。 在那个年代,举国上下欢度春节时,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赵本山的小品,这成了欢度春节的“标准配备”。 时代在进步,春晚也面临着改革的挑战。 2012年,哈文担任春晚总导演,她决定对这个历史悠久的节目进行一番大改革,试图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这对于习惯了传统春晚模式的观众而言,是一次剧烈的震动。 对于赵本山这样一位成名已久的艺术家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哈文追求革新,希望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而当时赵本山的小品风格,看似有些“陈旧”和“单调”。 尽管经过多次调整与修改,赵本山的小品并未能符合哈文的高标准,最终被淘汰,消息传出,互联网上立即一片哗然。 有人赞同哈文的革新举措,认为春晚需要新的元素;同时,也有人对赵本山的离开表示遗憾,他们觉得缺少了他,春节的氛围都淡薄了许多。 2012年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并未现身,许多新面孔登上了这一舞台,其中就包括“开心麻花”团队。 这些新兴的喜剧力量,为春晚带来了新风貌,逐渐被观众接纳。 然而对于那些老观众而言,对赵本山的怀念之情始终萦绕心头,盼望他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 也许是回应了这股强烈的民意,2013年,有消息称赵本山重返春晚彩排,这则消息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随着春节的钟声渐近,距离春晚直播仅有半月之遥,剧情却意外逆转,赵本山的作品在节目终极审核时遭到淘汰,这一突发事件引起了广泛的震惊与不解。 当时,流言如同风中的灰尘,四起飞扬,有的说赵本山和哈文产生了矛盾,也有人猜测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不符合春晚的准则。 对此赵本山本人出面澄清,他和哈文之间并无太大冲突,只是对节目内容和展示形式存在分歧。 哈文想要引入新意,但赵本山偏好保持自己的表演特色,因此二者并未能找到交集,赵本山坦言,他尊崇艺术,不愿意仅为迎合而妥协,因此选择退出春晚的舞台。 他承诺将继续在幽默影视作品领域深耕,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自那以后,赵本山从春晚的舞台上消失,对他的参与春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改变。 尽管新的喜剧明星和团队不断出现,但在众多观众心中,赵本山依旧是独一无二的“小品之王”。 他的小品不仅让人们开怀大笑,也承载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成为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象征。自赵本山离开春晚起已逾十载。 这些年头春晚不断革新,新节目和新笑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许多观众心中,他们仍旧怀念那个用纯正的东北方言在春晚舞台上为大家带来欢笑的“本山大叔”。 怀念的不仅仅是赵本山的小品,更多的是那个充满笑声、洋溢着年味的往昔时光。 春晚犹如一面映射时代变迁和民众情感的镜子,赵本山的出现和离开都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 他的小品曾让无数人为之欢笑,成为许多人共同的美好记忆,而春晚的变革又是时代前行的必然趋势。 每年春晚如期而至,但“年味儿”却似乎逐渐淡化。 这背后既有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变革,春晚自身的调整也不容忽视。 鞭炮禁放、节目形式革新、演员交替……这些都在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于“年味儿”的感知。 缺少了赵本山的春晚,总让人觉得少了些许东西,仿佛缺了一份独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