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谁料,刘文典趁蒋介石不备,竟朝着他肚子上踹了一脚,蒋介石应声倒地。蒋介石颜面尽失后,十分恼怒,立刻叫人把刘文典抓起来了。 1928年4月,安徽大学在安庆正式成立,这是安徽省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当时的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安徽大学的建立标志着这座古城在现代教育史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年8月,已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的刘文典受聘返回家乡,出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并暂代校长一职。 这位曾留学日本、担任过孙中山秘书的学者,为新成立的安徽大学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他的主持下,安徽大学开始积极引进优秀师资,扩充图书设备,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然而,这所新建的高校很快就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1928年10月底,一场由校园文艺演出引发的冲突,让安徽大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事情的起因是安庆省立第一女中在校园内举办文艺演出,一些安徽大学的学生前去观看时与女中学生发生了争执。这场原本简单的校园纠纷,因为军警的强力介入而迅速升级。 军警的粗暴处置激起了安徽大学学生的强烈不满,抗议活动很快蔓延开来。学生们走上街头,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震动了整个安庆城。 这场被称为"皖省学潮"的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场影响全省的社会运动。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这一事件,社会舆论哗然。 时任安徽省代理主席的孙孟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学潮显得措手不及。当地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都未能平息事态,学生的抗议活动仍在持续。 正当局势愈发紧张之际,恰逢蒋介石来安庆视察。孙孟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立即向蒋介石汇报了这一事件的始末。 这一汇报,却引发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冲突,也让安徽大学的这位代理校长刘文典,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年,对蒋介石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后,他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全国政局逐渐稳定,但高校学生运动却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蒋介石认为,维护教育秩序对巩固新政权至关重要。 在了解安庆学潮的情况后,蒋介石将矛头直指安徽大学。他认定安大学生是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要求校方交出带头闹事的学生。 作为代理校长的刘文典被带到省府大堂,面对这位新晋的国民政府领袖。在场的官员都预料到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会面。 刘文典进入大堂后,既没有摘帽,也没有行礼,而是自顾自地找了一把椅子坐下。这个举动立即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蒋介石考虑到刘文典的背景,起初还保持着克制。他提醒刘文典身为校长的责任,要求他配合政府工作。 但刘文典的回应却出人意料:"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我来管。"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整个大堂的火药味。 双方的争执很快升级,蒋介石拍案而起,指责刘文典治校不严。刘文典则针锋相对,当场发出"大学不是衙门"的怒吼。 在争执的过程中,刘文典突然起身向蒋介石这边冲来,但被旁边的侍卫拦住。这个场面在之后的流传中逐渐被添油加醋。 有传言说刘文典踢了蒋介石,导致后者摔倒。但这个说法在2004年被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在文章中予以澄清。 真实的历史是,这场冲突虽然激烈,但并没有发生任何肢体接触。蒋介石最终下令将刘文典关押。 这次对峙虽然没有发生网络上流传的那种戏剧性场面,但已经足够震撼当时的教育界。一个文人敢于在省府大堂与权势最盛的军政领袖对抗,这本身就是一个罕见的历史场景。 事实上,当时的刘文典之所以敢于如此行事,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孙中山的前秘书,他自认是"革命元老"。 而蒋介石虽然已经通过北伐统一了全国,但在一些老革命眼中,他的资历尚浅。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是导致这场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场对峙最终以刘文典被关押结束,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2004年,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发表文章,澄清了当年的真相。这次澄清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提醒人们在传播历史时要尊重事实。
什么真相?刘校长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