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罗荣桓带队突围,被一伙伪军挡住去路,他一挥手。侦察员悄悄摸上去,拿抢指着为首的伪军喝问:“哪一部分的?”伪军一看是便衣,嚣张道:“你管得着吗?” 当时日伪军集结了五万兵力,准备围剿115师和在沂蒙山的其他部队。罗荣桓为了让大部队有序撤离,自己留下来殿后,待大多数部队撤离之后,才带着一个骑兵排,向滨海方向撤去。此时敌人的包围圈渐渐收缩,罗荣桓带着队伍小心的穿梭在山林中,准备伺机从敌人的包围圈的缝隙中跳出去。 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奔袭,队伍过了沐河,跑过小平原之后,马队上了丘陵地,这里已经离滨海很近了。罗荣桓没有掉以轻心,他派出一个班先走在前面,侦察前面的情况。 骑兵班走过一个高岭,前面的战士突然勒住了缰绳,罗荣桓见他们停了下来,立马明白,前面一定有情况,立即让大家隐蔽,自己快马上前,举起望远镜往远处望去。 果然,在南边的,几里外的距离,有一条横贯滨海的东西大道,道上尘土飞扬,成群成群的敌人走在路上,中间夹着这驮着重武器的骡马,少说也有上千人,敌人正向东边前进,前队已经消失在了东岭下,后队拖得长长的,走的极慢,看样子并不是冲着他们来的。 罗荣桓迅速判断,怎么避开这股敌人。他估计这股敌人是从临沂城和沐河西的据点出来的。根据他们的路线推断,这伙敌人极有可能是直扑115师驻地十字路的。好在部队已经转移到了安全地点,按照敌人这个速度,去到也是扑空。 罗荣桓看看表,敌人出现在此,那么师部必定是避敌锋芒,往南向赣榆县附近转移。这样一来,队伍按照之前的路线转移,是找不到师部的,罗荣桓必须重新规划一条新的转移路线。他决定和敌人兜圈子,临沂的敌人此次倾巢而出,内部一定很空虚,罗荣桓决定插到沐河西面去,再向南绕个大弯继续朝东走。 罗荣桓急令队伍向后转,直奔沐河边,过了沐河之后,周围遍布敌人据点,好在罗荣桓判断的没错,敌人都出动了,据点没有什么人,没有力量派出队伍来巡逻。罗荣桓让一个骑兵班,穿上日军的衣服,走在最前面,然后让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慢慢的,三十多个骑兵拉开了距离,在据点林地的道路上,大摇大摆的走着。当时天空因为下雪,而变得空暗,据点中的敌人又冷又冻,加上兵力又少,不敢贸然出去。他们远远的看着这一队奇怪的队伍,大摇大摆的走在大路上,看着像是自己人,后面又不像,又不敢出去看个究竟,只敢在据点上虚张声势,不断的挥旗子。 骑兵们在几个据点外面经过,都是这般景象。有时摆摆手作为回答,有时毫不理睬,不快不慢。若即若离地在敌人眼皮下兜风。兜了好大的圈子,转到沐河下游一个渡口,天已经快黑了。 河东岸来了一支队伍,稀稀拉拉地在冰河上走来。罗荣桓估计又遇上了敌人,命令骑兵们散开,埋伏在渡口两旁的柳从里,他用望远镜望着冰河上的人。 为首地穿着黄大衣,戴着大盖帽,显然是个伪军官。跟着是十几个伪军,中间有几驮匹东西的骡马和十几担挑子,末尾又是十几个伪军。看情形这股伪军,是到河东根据地掠夺后回来的,东岸上没有后续部队。 罗荣桓决心吃掉这股敌人。伪军们慢慢走近了,走到离渡口20多米的时候,两个侦察员从树从后闪出来,驳壳枪对着那伪军官。一个侦察员大声喝道:“站住!哪一部分的?" 伪军官吓了一跳,一瞧是两个便衣,以为是哪个据点里的谍报员,便嚷着:“你管得着吗?!" 看到伪军官不买账,另一个侦察员火了,严厉地朝他骂道:“你哪囔什么!睁开你的眼看看!” 他一摆手,那队穿着日军大衣的骑兵,跨跨跨地走到渡口,威风凛凛地一字摆开。骑兵排长学着日本腔调说话。 那伪军官被镇住了,赶快挺胸立正,哆哆嗦嗦地说:“太君!太君!"排长说道:“你的快快地过来的!你的后面的不动!" 伪军官用日语喊了个“是",回头叫后面的队伍停止前进,自己大步走到度口上面。两个侦察员把他领到树从后面,突然扑上去,扭住他的胳膊,下了他的手枪。 “别误会!别误会!"伪军官喊着。“没有误会!"骑兵排长说, “我们是八路军!"伪军官吓呆了,浑身像筛糠,双腿软软往下跪。 “你们有多少人?"一个排,35口子。”“挑的什么东西?”“粮食,抢来的粮食。”“叫你的兵,到这里集合?牲口挑夫不要动?“弟兄们?弟兄们?”伪军官朝冰河上喊着, "都到这里集合!日军要训话!牲口和挑夫原地不要动!” 战士们上去缴了伪军们的枪。排长让伪军代替民工,轮流挑着担子,又叫民工们好好看着他们。 罗荣桓命令队伍继续出发。骑兵们高高兴兴地骑上战马,押着30多个俘虏兵,走过了冰冻的沭河,连夜赶往滨海。 “报告,前面又发现部队。”一个侦察员赶来报告。罗荣桓皱了皱眉头。紧接着又一个侦察员报告:“是2旅来了。”原来是符竹庭和曾国华率领老6团的部队接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