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纵队司令,2位大将19上将23中将,为何6位司令仅是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军下辖的最大作战编制是纵队,纵队和军平级,下辖3个师或者旅。全军共有53个纵队。 1955年开国受勋,53个纵队司令多数是上将和中将,具体军衔如下: 2名大将: 西野3纵贺炳炎,中野4纵陈赓。 19名上将: 西野3人,贺炳炎、王震、彭绍辉3人。 中野4人,杨勇、陈锡联、陈再道、李达。 华野5人,叶飞、王建安、许世友、宋时轮、韦国清。 东野6人,李天佑、刘震、韩先楚、洪学智、邓华、黄永胜。 华北1人,王新亭。 23位中将: 西野2人,罗元发,姚喆。 中野3人,王近山、秦基伟、王秉璋。 华野5人,陶勇、王必成、成钧、陈庆先、周志坚。 东野5人,吴克华,万毅、詹才芳、梁兴初、 华北8人,唐延杰,陈正湘,郑维山,曾思玉,文年生,孙毅,韦杰,刘忠中将。 西野4纵司令王世泰、华野11纵司令管文蔚、东野铁道兵纵队司令黄逸峰转入地方工作,未授衔。 53位纵队司令中,6人军衔仅为少将。 1、华野3纵司令何以祥 抗战胜利后,担任山东八路军第八师师长,八师是山东军区的攻坚猛虎,被誉为陈军长袖里的小老虎。 华野成立后,担任3纵司令。 1948年1月,何以祥病倒,休养了1年3个月,错过了解放战争主要时期。因而被评为少将。 2、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 1937年入党,1941年率领一个团起义。 1946年10月,担任新四军炮兵司令员。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我军全歼国军第一快速纵队,组建了特种兵纵队,担任司令员。 由于1937年才参加革命,还是起义军官,资历差了一些,被授予少将军衔。 3、东野11纵司令贺晋年 红军时期,担任红27军军长。 解放战争,担任东北合江军区司令员,11纵队司令,15兵团副司令。 1952年,被定为副兵团级,本来可以评上将。然而在东北军区任职时出问题,被调低成大校,主席认为贺晋年授予大校太低,改授少将军衔。 4、东野12纵司令钟伟 解放战争初期,东野2纵5师师长。靠山屯战斗、公主屯战斗表现出色,从师长直接升纵队司令。 南下作战时,钟伟指挥49军又独断专行,擅自追击,导致146师在青树坪被桂军包围,失去联系达两天。最后在145师的接应下才突围成功。 此战后,钟伟就离开了作战部队,1952年定为正军级干部。此外,他经常擅自行动,受到过处分。最终被授予少将。 5、东野炮兵纵队司令苏进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5年,任红军大学骑兵科科长。 解放战争,担任东野炮兵纵队司令员。 建国后,担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 1955年2月,炮兵党委上报拟评苏进为中将。后来,由于中将名额减少,被授予炮兵少将。 历史 6、华北野8纵司令邱蔚 1929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115师独立团副营长。他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团长。 解放战争,华北野8纵司令,65军军长。 1955年授衔,政委王道邦、政治部主任蔡顺礼都是中将,他资历偏低,只授予少将。
53个纵队司令,2位大将19上将23中将,为何6位司令仅是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
天地里有史话
2024-12-22 09:12:07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