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从大榆洞迁葬的仪式正在进行,突然,一声撕裂般的喊叫炸

绮南爱历史 2024-12-23 20:17:28

1955年,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从大榆洞迁葬的仪式正在进行,突然,一声撕裂般的喊叫炸开了宁静:“这是我儿子,你们要干什么”   人群一愣,只见一名中年妇女冲上前拦住灵柩,眼中满是愤怒与悲伤。   志愿军干部与她展开交涉,妇人这才知道,自己一直守护的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农家。 童年颠沛流离,少年时饱经磨难——母亲杨开慧于1930年牺牲,他和弟弟毛岸青一度流落街头,靠捡垃圾维生。 然而,这样的苦难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愈发坚韧。 后来,他被安排到苏联学习,甚至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见识过战火洗礼的他变得更加成熟。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请缨,成为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和秘书。 他不仅肩负繁重的翻译任务,还参与作战室的工作。 1950年11月25日,美军飞机对志愿军司令部投下几十枚凝固汽油弹,他不幸牺牲,年仅28岁。 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时,强忍丧子之痛,说了一句让人动容的话:“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同时,即使自己在心痛,毛主席为不搞特殊,决定将毛岸英的遗体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1955年,志愿军首长带着几个战士准备把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坟墓从大榆洞迁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 只是,还没等他们动手挖土,妇人朴真真带着孙女就赶到了,立马挡在坟前:“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我老了,就由我的孙女看护,我们一代代的传下去看好这座烈士坟的。!” 志愿军首长耐心跟他解释,朴真真这才知道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顿时,她泪流满面,过了片刻,面向北京方向深深的施了一礼,又面向毛岸英的坟头施了一礼。 事实上,毛岸英的遗骨被迁至桧仓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个人,更是为了缅怀所有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这个陵园,坐落在平安南道桧仓郡,占地九万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之间,埋葬着一百多名志愿军烈士。 走进陵园,便是237级台阶,象征着237万志愿军官兵的英勇身姿。 陵园正中,是一座高高的丰碑,上面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字。 这不仅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颂扬,更是对无数无名英雄的致敬。 那一天,毛岸英的灵柩顺利安葬在桧仓烈士陵园,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参考信源: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人民网 2012-11-2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