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嫌8块太贵,被老板嘲笑,谁知他转身就向学校捐出8208万。 王泽霖出生于苏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简朴而平凡,谁也没有想过,他未来会成为业内声名远扬的老科学家。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家乡的田野和牲畜是他最早的玩伴,这些经历植入了他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 高中毕业后,王泽霖决定追随自己对动物医学的热情,选择了兽医专业进行深造。 毕业后,王泽霖成为了一名兽医,他在兽医站工作了十年,这十年中,他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各种动物疾病问题,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他逐渐感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这种感觉促使他决定继续深造。 王泽霖在三十多岁时毅然决定回到学校,他考入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传染病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这里,他专注于禽病研究,这个领域对当时的中国农业来说极为重要。 1982年,王泽霖被调入河南农业大学兽医系任教,这时,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大挑战——禽流感的大规模爆发。 这一挑战不仅考验了他的专业知识,更激发了他解决农业关键问题的决心。 当禽流感在河南及周边地区爆发时,这一疾病迅速成为威胁农村经济的重大危机。 王泽霖深知,作为一名兽医和教育工作者,他有责任采取行动。 由于当时国内尚无有效的禽流感疫苗,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家禽因疾病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王泽霖开始密集地研究相关的病例,与养殖户交流,了解疾病的具体症状和传播方式。 为了寻找疫苗的研发突破口,王泽霖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亲自到乡下为农民免费诊治病鸡。 他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病例数据,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为他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王泽霖创办了禽病研究所,开设了培训班,向养殖户们普及科学养殖知识,教授他们如何预防和控制禽流感。 这一措施不仅帮助农民减少了经济损失,也提升了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水平。 在十年的时间里,王泽霖的禽病所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和教育基地,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共同研究和攻关,最终在2004年研发出了国内首支鸡瘟疫苗。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禽流感防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王泽霖在学术界的声誉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支鸡瘟疫苗后,王泽霖并未停止他的科研步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努力,又相继研制出五款新的兽医药品。 这些创新药品对于提高国内动物疾病防控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王泽霖的名字因此在兽医领域声名鹊起。 通过转让这些新药品和其他科研成果,王泽霖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他的生活方式却还是很简朴。 他和妻子依旧住在一所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中,生活节俭,粗茶淡饭,连一包价格贵的泡面都舍不得买。 “一包方便面,竟然要8块钱!” 一次,在一家便利店,因为不愿意购买比平常高出一倍的“进口”方便面,王泽霖被售货员嘲讽为抠门。 然而,对王泽霖来说,这不过是他对金钱价值和必要性的实际评估,2020年,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8208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河南农业大学,用于支持学校的科研发展。 王泽霖的大公无私和投身公益的精神得到了广泛赞誉,他的故事在各大媒体广为报道后,激励了无数人重新思考个人财富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他的女儿对他的评价同样简单而深刻:“我爸真了不起。”这句话成为了对王泽霖一生的最好概括。 王泽霖的生活和捐赠行为,不仅在科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榜样,展示了一位科学家如何通过个人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我年纪这么大,要这么多钱干嘛?”2020年,78岁的王泽霖教授,去买方便面,嫌
商业姑娘呀
2024-12-23 20:19:2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