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些“学习苦”的视频,我反而释然了

奔跑的静妞呐 2024-12-24 15:03:02
最近流行一个表现娃儿学习苦的视频, 写不完作业半夜啜泣的, 睡眠不足吃着饭睡着的。 · 以我以前的性格 正好在儿子刚进入初一辛苦的当下, 一定是被共情的泪流满面, 哎呀太难了。 回头看着儿子拼命做作业更有怜惜之情。 · 这次我没有, 因为我有了内心坚定的陪学逻辑, 不过份共情,不强加完美要求。 对那些引导情绪动摇思路的内容, 学会了祛魅。 · [打卡R][一R]过份共情孩子的“难”,容易忽略了“精进”的意义; · 现在大环境卷是事实, 不是我视而不见, 而是我们得了解一个事实, 不论什么年代, 学习的意义都不完全在分数, 而是让孩子体会在知识上精进的感受。 · 想要有所收获, 必须日复一日的坚持. 如果我们恰好共情孩子的“难”,不过份苛责是好的; 但是过份共情, 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消极, 努力到差不多就不使劲了。 · 如果孩子有触碰天花板的能力, 就会因为我们的过份共情止步不前了。 不如不强调,和孩子一起挑战, 站在比原本更高的高度看问题。 · [打卡R][二R]过份共情孩子的“累”,容易走进包办的误区; · 现在的学习时间确实比较长, 但也不是完全解决不了的事情, 比如我们可以要求写到几点不写, 第二天自己负责对接结果, 不再给孩子报名太多班班, 不加太多的任务。 · 如果孩子必须搞到很晚累到不行, 真实的情况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看我多认真,成绩不好不能再说啥了吧。 或者有的只是表面学习, 根本没过脑子。 如果我们过份在孩子面前共情“累”, 反而会助长他们不增加效率继续学习。 · 而且觉得孩子累, 一定会不自觉地帮忙,包办, 除了学习啥也不让孩子做, 到头来成绩怎么样不一定, 其他能力统统不行。 · [打卡R][三R]过份共情孩子的“不容易”,容易模糊陪学界限。 · 我以前也是圣母心很重, 看到孩子忙碌就开始怜惜, 我要帮他。 其实不自觉地把孩子的学习难度夸大, 把孩子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价值变成了自己的价值。 · 这也是妈妈们一边心疼孩子,一边又容易崩溃的原因, 圣母心和价值感捆绑, 注定两边不讨好。 一边总是觉得孩子不容易,帮忙、找借口, 一边成绩不好又觉得天塌了,我真的是个糟糕的妈妈。 · 最终的归处,把学习的方法和责任都还给孩子。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不强加价值,不过份共情。 [火R]如果大环境逃离不了,又改变不了, 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恰当地控制好节奏, 对成绩和名次释然接受, 相对平稳地陪伴孩子渡过中学时光, 我觉得就是最好的状态。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卖小面

卖小面

2
2024-12-24 16:24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需要用时间和努力来雕刻自己

奔跑的静妞呐

奔跑的静妞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