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开国元帅贺龙之子贺鹏飞秘密走进香港商人徐增平的办公室,他压低声音对徐增平说:"你帮我从乌克兰买一件东西回来。"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庞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宣告解体。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分裂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数量庞大的军工资产成为了各个加盟共和国争夺的焦点。 在分配军工资产的过程中,位于黑海之滨的乌克兰获得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以及正在建造中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这艘已完成80%建造进度的航空母舰,成为了乌克兰最具价值的军工遗产之一。 然而对于乌克兰来说,这份"遗产"却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乌克兰既没有技术能力继续完成航母的建造,也无力负担巨额的维护费用。 1993年,乌克兰政府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以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瓦良格号。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国际军工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而努力,但始终未能如愿。 然而,购买航母的决定并不容易做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4亿美元的价格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更为棘手的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特别是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政府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向乌克兰施压,试图阻止航母的出售。 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更是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一艘普通货轮都能被美国海军任意盘查和刁难,如果购买航母,能否顺利运回国内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在重重压力之下,中央最终做出了谨慎的决定:暂不考虑购买航母。瓦良格号继续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台上风吹日晒,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 1995年,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派出一支特别小组,秘密前往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航母。这次考察让他更加坚定了购买航母的决心。 在随后的几年里,贺鹏飞多次向中央军委提交报告,力陈购买航母的重要性。在他的一份重要报告中写道:"这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机会,以前不会有人卖给我们,以后也不会有。" 1997年底,一个重要消息传到了贺鹏飞的办公桌上:乌克兰政府决定将瓦良格号按照废铁的价格处理。不过,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乌方希望由民间企业出面购买。 这个消息让贺鹏飞看到了希望,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成为了关键问题。经过详细调查和慎重考虑,他最终选定了香港商人徐增平。 徐增平的背景十分特殊:他曾在军队服役13年,退伍后下海经商,在香港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军人出身的经历,加上在香港经商的身份,使他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1998年的一天,贺鹏飞来到了徐增平的办公室,向他提出了这个特殊的请求。为了掩人耳目,徐增平以建设海上旅游娱乐设施为名,开始与乌克兰方面接触。 在谈判过程中,徐增平提出了一个关键要求:必须连同航母的建造图纸一起购买。这些图纸对于中国未来研究和发展航母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经过半个月的艰难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母及其全部图纸。这个价格仅相当于1993年报价的二十分之一。 在合同签订的第二天凌晨,徐增平就带领技术人员赶赴船厂,开始检查航母图纸。这些图纸数量庞大,总重量达到20吨,需要两个巨型资料库才能容纳。 为了确保图纸安全运回国内,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连夜组织人手,用八辆大卡车将所有图纸运往安全地点,随后通过特殊渠道运回国内。 瓦良格号的回国之路充满了艰难和波折。从黑海驶向太平洋的航程中,这艘航母遭遇了来自多个国家的阻挠和刁难。 土耳其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让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使得瓦良格号不得不在黑海上漂泊,等待通行许可。 在此期间,国际社会对这艘航母的去向产生了诸多猜测。一些西方媒体公开质疑中国购买航母的真实意图,认为改造成海上娱乐设施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这让人不禁想起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当时,美国海军以查验违禁品为由,在波斯湾公然拦截和盘查中国的商船,令中国蒙受巨大耻辱。 在等待土耳其放行的日子里,贺鹏飞一直在为航母的事情奔波操劳。2001年3月27日晚,他还在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并设置了闹钟。 然而,第二天早晨,这位为中国航母事业付出全部心血的海军将领,永远地离开了。贺鹏飞走得太突然,以至于当时还在波斯湾漂泊的瓦良格号,他终究没能等到它回家。 贺龙元帅的遗孀薛明,在送别丈夫之后又送别了儿子。这位坚强的母亲坚持参加了儿子的遗体告别仪式,用最后的温柔为儿子送行。 2002年3月3日,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漫长航程,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内港码头。这个消息传回国内,让所有关心中国海军发展的人都感到欣慰。 这艘航母后来经过全面改造,成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贺鹏飞立了一大功!!🌹🌹🌹🇨🇳🇨🇳🇨🇳
英雄后人还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