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陆佰
编辑丨铎子
“臭车”频率与日俱增,被困在“司机被窝”的乘客们,终于还是无法忍耐了。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简单搜索,就能发现“臭车”已经成为某种流量密码,轻松就能激起所有人的情绪与讨伐。
眼见着“臭车”已经成为社交平台的常驻词条,12月23日,滴滴就臭车问题进行公开道歉,并提出诸多治理方案。
其实,乘客们虽然不时被“臭车”恶心,但终归也不是不能共情同为打工人的司机。
毕竟,如果能够收入再高一些,司机们也不想以车为家,自然也就能积极清洁车内的环境了。
花朵财经在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似乎如今乘客需要共情的已经不仅仅是司机了,就连网约车平台都被困在算法里。
交易量既飙升又下跌
网上都在控诉,网约车越来越不好做了,既对又不对。
从整体来看,根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网约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4%,环比增长了7.7%。
也就是说网约车的市场规模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平台们也因此获益不少。
就拿当下网约车行业的绝对老大,占据75%市场份额的滴滴出行来说,其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交易量再度创下历史新高,单量超过40亿单,同比增长了15.1%,国内日均单量接近3500万单。
也正因如此,滴滴今年终于扭亏为盈,前9个月营收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26亿元。要知道,去年同期,滴滴还在净亏48亿元。
除了行业老大,其余企业也不遑多让,纷纷开启上市募资之路,准备大干一场。
嘀嗒出行,6月28日成功上市;如祺出行,7月10日成功上市;曹操出行“跑马圈地”,截至2023年底已在51个城市开展运营,4月29日还递交了上市申请,打算募资数十亿港元持续“做大做强”。
紧随其后的还有享道出行、T3出行,纷纷开启了自己的IPO计划。
可在网约车司机这边,行业却不那么美好了,甚至可以说是惨烈。
全国多地官方媒体、相关部门直接下场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说来说去,无外乎就是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甚至远超实际需求。
据统计,从2020年到2024年的4年时间里,网约车司机人数从不到300万,暴涨到了接近750万人。
对于那些一些的网约车司机来讲,行业规模是扩大了,可从业人员似乎扩大更快。
于是,诸多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件事情,某司机每日订单量在降低,每日流水在降低,“要么接受低价订单,要么无单可接”。
为了能赚到更多钱,很多司机不得不一天15个小时生活在车上,甚至干脆“以车为家”,更别说去费钱费时来洗车了。
再加上汽车本身皮革发出的味道,加工材料的化学药剂味道,共同促成了“臭车”问题横行。
很多人可能会想:
简单啊,网约车平台少扣点佣金,或者提高些客单件不就好了吗。就比如你滴滴,都已经市占率高达75%,客单价稍微提一些,消费者不会太介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困在算法中的不只是司机,如今就连平台也被困入其中。
算法没能饶过任何人
对于一家市占率高达75%的企业,人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品牌效应?统治市场?高毛利?
可在网约车行业,这些全都是错误答案。
根据滴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客单价再次下降2.5%。即便拥有了75%的市场,滴滴仍然无法松懈。
背后原因,正是网约车行业的变革。
曾经,消费者乘坐网约车的逻辑,往往是进入到某网约车平台的APP亦或是小程序中,而在该平台上,消费者只能打到该公司旗下运营的网约车。
一旦消费者产生一定消费习惯,那么品牌效应就会成为主导,而价格则变得不那么重要。
但现在,行业变了。
诸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这样的第三方聚合平台崛起,在查看地图的同时,顺手就呼叫了网约车,甚至所有品牌的网约车都被按价格从低到高依次排序,消费者用起来更方便了。
同时,因为这种第三方聚合平台集中了几乎全部网约车企业,所有网约车企业因此被拉到同一起跑线,品牌效应不再显著,价格成为消费者的优选目标。
于是,网约车平台们的价格战只能持续下去。
享道出行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金艳就曾表示:“服务费高,但依靠聚合模式的高流量,平台能降低获客难度,扩大营收规模。这个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曹操、T3等所有平台都是一样的,大家面临的挑战一样,起跑线一样。”
然而,这还不算结束。
由于聚合平台的诞生,诸多小型网约车企业看到希望——毕竟,只要低价就够了!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小型网约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比如天津,“程跑跑”占据了优势地位;长沙,有超30家网约车企业在此争夺市场。
至于滴滴?
多位宝坻本地市民曾在媒体采访中直言:“在我们小县城,谁会花更贵的价钱去打滴滴啊,太不划算了。”
因此,即便是滴滴这样的老大,估计也是焦虑的。毕竟谁又知道,是不是哪天就像拼多多攻陷淘宝京东一样,冒出个“拼车车”。
但是,事情总得结尾啊,就像文章一样。
现在只能说,一切都不好说。你敢提高客单价?市场分分钟教你做人。你敢降低佣金?公司还要不要继续运营,毕竟强大如滴滴也才刚刚扭亏为盈?
反正现在滴滴出行已经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也算是给了市场一个交代。
至于这个方案,管不管用。
看吧~
滴滴的年收入他给多少人交社保?看似解决了不少人工作机会但是跑车的有没有百分之30的司机交社保呢。
谁让你提单价了,降抽成啊,乘客可以少付,司机可以多拿,中间商差价太高,说白了还是万恶的资本家,别洗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