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因为父亲酒后乱言,20岁的殷玉珍嫁给居住在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新婚之

依秋聊趣 2024-12-25 14:50:24

1985年,因为父亲酒后乱言,20岁的殷玉珍嫁给居住在毛乌素沙漠的白万祥,新婚之夜,白万祥准备休息时,竟然意外发现殷玉珍正躲在角落偷偷抹泪! 那年,殷玉珍才20岁,因为父亲一次酒后失言,她被嫁到了内蒙古一个叫做“井背塘”的小地方,那里四周都是黄沙,所谓的新房,也只是一个在沙漠里挖出的地窖。 既来之则安之,殷玉珍即便再怎么不愿意,也已经嫁过来了,没办法,为了一家人不被黄沙掩埋,她决定治沙,让这片沙漠变成可以生活的地方。 可是,治理沙漠谈何容易?为了买树苗,殷玉珍把家里最值钱的一头三条腿的羊卖掉了。 第一次尝试时,殷玉珍种下了600多棵小树苗,但环境实在太过恶劣,一年之后这些树苗只有10多棵活了下来,但殷玉珍没有放弃。 婚后第二年,她说服了丈夫和他的家人,在沙漠里挖出了一条长达4000米的水渠,她想借助这条水渠给树木浇水,并且阻挡沙子的移动。 可水渠刚挖好没多久,一场风沙的到来,毁掉了她们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不过这也让殷玉珍有了更多的经验。 那年冬天,她带领着家人用葵花杆拉起了一条4000米的挡沙墙,这些墙能减少风沙对新种的树苗的伤害。 看到效果不错,殷玉珍更加有信心了,她又带头挖了一条6750米长的水渠,并在旁边种下了5000棵耐旱的柳树。 但好景不长,即便是生命力顽强的旱柳也没能经受住日日夜夜的残酷风沙。 不过殷玉珍始终没有放弃,她发现沙蒿这种植物可以有效的固定流沙,于是她开始大量种植这种植物,然后在沙蒿的中间种植那些沙柳等树苗。 就这样一棵一棵的种,慢慢的,这片沙漠终于有了绿色,后来她还注意到杨树的新芽很容易生根,这个方法使得树木的存活率提高到了80%,有了这个突破,治沙的速度大大加快。 以后的每年,殷玉珍都会带领大家种很多树,他们种20多万棵沙柳,这种树适合在沙地上生长。 还种40多万棵杨柴和紫穗,这些树不仅能固定沙子,还能当柴火用。此外,他们每年还要种3万棵杨树,杨树长得快,很快就能形成小树林。 治理沙漠需要很多钱,最开始的时候,殷玉珍家里很穷,连树苗都买不起,他们就没日没夜的给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就只要树苗,然后在一棵棵背回家。 后来,她开始养牛羊,用卖牛羊的钱来买树苗和其他需要的东西,慢慢的她的畜牧业越做越大,有了更多钱来支持治沙工作。 就这样,年复一年,殷玉珍带领大家不停地种树、挖渠、建设。慢慢地,井背塘地区的面貌开始改变了,原来光秃秃的沙地上出现了片片绿色,小树长成了大树,形成了树林。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殷玉珍和大家一起在井背塘地区建成了6万亩的绿色生态屏障。这片绿色不仅挡住了沙子,还改善了这里的土壤。 以前,这里的地很贫瘠,种庄稼产量很低,每亩地只能产200公斤粮食,现在,每亩地能产700公斤粮食,增加了3.5倍。 不仅如此,这里还开始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光是采集这些植物的种子,每年就能给当地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殷玉珍的事迹逐渐被外界所知,2005年,她入选了全球千名妇女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现在,井背塘已经完全变了样,曾经的沙漠变成了绿洲,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殷玉珍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她用三十年的坚持,不仅改变了一片土地,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其实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像殷玉珍这样的普通人正在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的努力,让中国的沙漠一天天变少,绿色一天天增多。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