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青岛一女孩不慎坠海,因穿厚羽绒服漂在海面上被救。网友表示,大难不死必有"厚服"! 小雨站在栈桥边拍照时,一个不慎滑倒落入了水里。一瞬间的惊慌过后,她发现自己并未如想象中那样迅速下沉,反而像一片羽毛般漂浮在海面上。身上的白色长款羽绒服在海水中微微鼓起,将她托在水面之上。 岸上顿时乱作一团。路人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有人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还有人跑去寻找救生圈。游客们焦急地在岸边来回踱步,眼睁睁看着小雨在海面上随波起伏。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小雨竟然保持着难得的镇定。她记起曾经在网上视频上刷到过的求生知识,努力保持着平躺的姿势,让羽绒服自然地在水面上展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剧烈的动作都可能加快体力的消耗。她的目光紧紧盯着岸边,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听心里期盼着救援队能快点来。 消防救援队很快赶到现场。救援人员们动作迅速而专业,他们先是用救生圈确保小雨的安全,然后小心地将她拉向岸边。 小雨在被救上岸后去往医院的途中,小雨想起几天前,她还在为要不要买这件价格不菲的羽绒服而犹豫。母亲坚持要给她买一件厚实的长款羽绒服,说冬天在海边风大,出去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暖。谁能想到,这件原本用来御寒的衣服,竟在今天成了救命的关键。 这起意外事件在当地引发了广泛关注。消防救援队为了能让民众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服装在水中的表现,当地消防队决定当着记者的面进行一次专业的实地测试。 实验团队准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外套:一件厚实的长款羽绒服、一件轻薄的短款羽绒服和一件普通棉服。为确保安全,他们选择了在训练池中进行测试,水温保持在与事发时相近的水平。 第一轮测试选择了与小雨所穿相似的厚款羽绒服。救援队员小王穿着羽绒服缓缓入水,立即感受到了明显的浮力。即便他刻意做出各种姿势变换,身体仍能较好地维持在水面上。小王还说道,掉入水里后,最好要保持冷静不要动,将手向举起后仰,这样能更好地保持头部和上半身长时间的浮在水面上 第二轮测试换上了薄款羽绒服。这次的体验与第一次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初入水时仍能感受到浮力,但效果显著减弱。随着时间推移,下半身逐渐下沉,维持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经过几分钟的挣扎后,羽绒服开始逐渐吸水,浮力持续减小。 最后一轮是普通棉服的测试,结果令人担忧。棉服在接触水的瞬间就开始大量吸水,仅仅两分钟后,原本轻便的外套就变得异常沉重。被水浸透的棉服重量惊人,几乎是羽绒服湿重的三倍。这种重量不仅无法提供任何浮力,反而会加速下沉的速度。 整个实验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期间还测试了不同的游泳姿势和自救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虽然羽绒服确实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一定的浮力支持,但这种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服装的具体材质、款式设计、穿着方式,甚至是落水者的体型和自救能力等。 这次实验也引发了专业救援人员的深入讨论。他们指出,羽绒服提供的临时浮力确实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争取到宝贵的救援时间,但这绝不能被视为可靠的救生工具。正如小雨的案例,能够成功获救,更重要的是她在危急时刻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以及救援力量的快速响应。
对此,您怎么看?